大明苏州:很多事物的价值需要时间的涤荡

柯继承 / 大明苏州 / 古吴轩出版社 / 购买

文图 / 左叔

说实话,如果没有主持读书会的任务,我大概率上不会选读这一本《大明苏州》。一方面是因为我对史学类、考证类的文本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另一方面大概也是一些个人经验和体会掺杂这本书的选题之中。

我本姓李,江北扬州人氏。成年后,才渐渐明白“办老会”(宗族会议),修家谱这样“追根溯源”事情的意义。我曾经当作闲书读过我这一族的家谱,从序言里知悉我族这一脉“李”与皖东南、江淮之间的“李”同为一脉,上述祖源都是明代始于“苏州阊门”的移民。

当年,我落脚苏州工作时内心里还有过一丝“重返”之情,只不过后来我在闲杂的阅读中又读到史学家们对“苏州阊门”这一移民源的解读,再看“苏州阊门”这四个字就别有一番滋味了。

在史学家的解读里面,“苏州阊门”可能只是一个人口移民的集散地,很多人从此处出发奔向遥不可知、生死未卜的荒芜。柯继承老先生的《大明苏州》里也反复地提到了阊门作为水陆交通重要节点的意义和价值。

诸多史料证据都证明了,在苏州王张士诚兵败之后,明朝统治者以极为严苛的方式“连根拔起”了苏州及周边的张氏拥戴者以及更多无辜卷入其中的平民。“苏州阊门”是他们背井离乡之际最后的寄望。

面对天灾人祸,人总难免会心生恻隐,更何况史书之中总免不了这些人性的暗处,而我大概还没有到可以好好读史的年纪。

我们在史书中不经意间读过的几行字,其实都是曾经鲜活过的人,在硬生生现实中的磨砺。而这些被记住的,仅仅是有限的豪杰,更多的普通人以及他们过往悲欢都被岁月洗练了,余下的空白只能凭借着我们的想像来复原。

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的价值肯定有很多,但在我心里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点,是它复原了“大明苏州”旧时寻常市井的岁月风貌,达官显贵、贩夫走卒在画面之上都是均等尺寸,1497个人物都是滚滚红尘之中血肉之躯的缩影。

柯继承老先生以此画为轴,析开政治、经济、军事、生活、器物、民俗等诸多不同的类向,联系古今来解读这些画作当中的细节,与现存的民俗 、遗迹一一对证,偶尔跳脱出苏州的局限,或者时空的拘束,交待这些事物在历史演进之中的嬗变,跨度是大的,知识点是多的,是一本适合边读边记下点什么的书。

旁征博引,熔于一炉,没有治学专注的态度、没有豁达人生的心态大概是完成不了这本书的。这与市面上常见的浮躁“轻阅读”注定是不一样的作品。然而,因为它的关注点,因为它的选题切口,也注定了它只能走向“专著”的类向。有很多事物的价值,是需要经历时间无情的涤荡方能显现的。

就如同历史,可能记下了极个别豪杰们的名字,淹没了芸芸众生,但他们生活过的经验、创造过的价值同样以民俗、习俗、文化等不同形式累积、凝聚在我们的价值取向、文化认同以及日常生活里。我们同样也是一路向前,推陈出新,成为链接过往与将来的又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