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早就扎根的罪孽

文图 / 左叔

我们的文化对于脚下的这片土地的情感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在现如今我们走出传统农耕社会,急行在城镇化道路上的时候。土地在我们的观念之中,既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扎根在土地之上的房产,似乎人人都在关心自己脚下的立锥之地;同时又是十分不重要的,至于这片土地是出产五谷还是盖建工厂一般平头百姓既觉得关心不上又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而与土地农耕相关的四时节气等文化传统也渐渐地远离了它们原先的价值和意义。

现如今,泥土变成了“讲古”故事当中的某个抽象的象征物,而不再是沾在裤脚管上的泥点子、踩在脚底板的“泥窝塘子”。那些“讲古”故事中的一些细节,放在现如今科技文明的视角下来解读,其实还是看到人类认知当中某些有“先见之明”的影子。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故事都有泥土的影子。盘古劈开天地尔后逝去,化身为山川河流;女娲用泥土捏出了人类的祖先,尔后又觉得“生产进度”过慢,索性用草泥沾了泥浆甩出了大量人类的先祖们。如果依着故事先后的顺序和逻辑推断,我们在“物质成份”的衍进上,其实都是“脱胎”于盘古。故事终究是故事,但里面的朴素的认知和道理其实我们都明白。我们与泥土的关系,是“物我两忘”的关系,我们不仅仅依赖泥土,泥土本身也塑造了人类或者人类社会。

这个观点其实与《泥土:文明的侵蚀》这本书当中的核心观点是一致的。这本书当中有很多人类文明兴衰的典型案例,在探讨人类文明兴衰的规律时,作者戴维•R•蒙哥马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这一问题的视角。一个文明的兴衰与脚下的土壤之间存在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人类人文明以农耕为基础的初期,当土壤的利用价值被耗尽,人口爆炸性的增长已经超越了土地的承载能力,不可能逆地造成土地肥力下降或者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一个文明就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

我觉得这本书当中给予我触动比较大的文明兴衰的案例是南太平洋岛屿封闭社会的案例,比如复活节岛及其周边的类似的岛屿,文明兴盛时留下的巨石阵留给后世未解的谜团,如果将人类过度开发与水土流失的因素放在一处作参考,其实是解释这些谜团的关键。再以这样的观点,解释西方世界的殖民史,解释美国本土日渐西进的发展史,慢慢就发现人类与土地的依存关系超越了我们一般的,对于其重要性的认知。

当然这本书当中描述的最最悲哀的事情不是土地流失的不可逆转,不是人类终将走向覆灭,因为这样的结在某个意义是“必然”的结果,而是在现如今科技能力水平之下,很多人还没有看到土地资源是可以被消耗殆尽的。过往的文明当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来拯救当下文明所不能负载的关于土地资源的需求,而在未来我们可能需要通过星际旅行来实现这一点。将整个星球的人都移民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必将面对的现实就是,我们后代子孙当中一定会有人在这个已经荒芜掉的星球上等待救赎。

其实,这场罪孽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便已经扎下了根。土地孕育了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然而无度或者失衡的发展,必然导致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