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让你觉得万般美好,极有可能是因为对他了解有限

某些人之所以给我留下高大的印象,是因为我对他们了解有限,而我对自己的缺陷又过于一清二楚。
——《米沃什词典》

文 / 左叔

在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里,如果只听一个人谈理想、谈情怀、谈错付、谈不甘,初初与之接触的你,是极容易误以为对方是一个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明珠暗投的人。

若是这人口才再好一些,谈吐之中再加上一些你听不懂、不曾接触过的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新想法或者陌生的概念,将自己塑造成因改革受挫而倍受冷落的“悲情”角色,势必会激发出你泛滥的惜才之心、同情之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你有机会且耐得下性子,去多听听旁人对这一类人的真实看法,极有可能会打碎你对这个人的最初印象,甚至会有完全相反的看法。

若是你有机会与之长久相处,多半也会发现除了怀才不遇这个标签之外,这类人身上还有不招人待见的其他短处。说“可怜之人必可恨之处”或许略有武断,但作为一个“弃子”除了时运不济之外,必定也有放上他即“满盘皆输”的深层次原因。

偏听偏信自然是不妥的,”眼见为实“有时候也是容易出问题的。过去行走江湖的人,多半会撑着一些特别“高大上”的“幌子”。最直观的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常常会看到的江湖郎中的形象,”华佗再世“已经算是客气的了。

现如今的社会里,有些“老师”也是如此,斜杠头衔摆出来常常是”气场两米八“,若是不经推敲就信了,会让人觉得自惭形秽,矮他很多可能”连一米五都不到“。

你若是与他谈起什么,他们会特别喜欢罗列出长长的履历与荣誉,看到你脸上仍有将信将疑的神情,他们会给你看曾经与其他名人站在一道拍过的照片、出席过的活动等等。

如果据此,你就信了他们身上这些“幌子”的招展程度,那么可能还是要误入深坑。很多“老师”过去只是因为身处某个大平台,恰好有机会以极为边缘的协作者身份,参与过某些知名的项目。

但在需要让你仰望他们,才能贩售出某些东西时,这些”幌子“背后的、真实的、全部的信息会被斩头去尾、抹掉细节,只留下有利于增加他“权重”的部分,然而堂而皇之地写进履历里。你若较真,他确有其事,你若追问,可能经不起推敲。

那些与名人的合照、参加活动的照片,也许是真的,但不排除像朋友圈里的”名媛团“一样,几个人一起团购高级酒店的下午茶只是为了拍个照发朋友圈。

你若是有机会知道真相,那么真相极有可能是,他们不是某个活动的正式邀请嘉宾,但结束了他们会截下名人、站在背景板前拍个留念的照片,给自己的”幌子“再添一笔。

若是碰到此等人物,如非触碰底线,大可不必当场拆穿,最好的相处便是在工作交集上各取所需,他演他的戏,你鼓你的掌,戏散了缘份也就到此为止,然后在往后的岁月里,不把自己看低,懂得兼听则明,也尽力避免成为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