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我曾经在分答、荔枝、喜马拉雅、微博、微信都曾经付过费,也曾经收过费,我不知道别人因为什么而付费,我付费的原因是我觉得创作者所提供的内容对我而言是有价值的。
我个人觉得内容付费其实也是“互联网+”,我们看到现如今很多内容付费的其实都能从它们找到传统产业的影子。比如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打赏,只是将原来媒体向作者支付稿费、读者向媒体支付订阅费的模式转换到了互联网平台上,看起来好像是读者直接打赏给了作者,支付平台甚至连服务费都没有扣,但实际上支付平台通过这样的模式抓住了用户的支付入口,牢牢地圈住了它的潜在客户,为它下一步衍生更多金融产品,在产业竞争中赢得了商机。
其他的付费内容比如知识问答、视频微课甚至还包括网红直播其实都不难发现它们的传统产业的前世今生,我们都曾为了求知考证报过培训班,我们也曾经为信息中介付过费,我甚至也能从“卖家秀”与“买家秀”的尴尬里见识“颜值经济”如何拉动冲动消费的……
互联网创建之初,“免费”获取海量资讯一直是它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也是它们圈住潜在用户的某种商业模式,然而在巨大的成本投入之上,维系良好产业发展模式的仍然是稳定的投入。内容付费的确会形成某种“门槛”,然而这种“门槛”也会筛选出优质的内容提供者、稳定的付费用户以及良好的产业生态。
当然,促成互联网内容付费的关键性因素,在我看来不是这些内容一夜之间变得有价值了。这些内容的价值其实一直都在,只是现如今支付手段更方便更快捷。想像如果我们要打赏一个作者需要去银行排队汇款,那么互联网内容付费这件事情基本上就无从谈起了。
内容付费现如今的火有可能会产业模式的升级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降温,但原创值得、知识有价这件事情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