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娄欣叶
这几天,不少网络平台不约而同地涌现出许多以“全家人为补寒假作业挑灯夜战,孩子们为赶烂尾工程开足马力”为主题的短视频,让孩子们“寒假作业”一时间也成了网络热词。有几本“落在巴黎的寒假作业”更是在这波流量中,经历了好几轮反转,让不少网友觉得扑朔迷离、难以信服。
不妨先来梳理一下事件来龙去脉。最初,某拥有千万粉丝“头部网红”发视频声称,某小学一年级8班的秦朗将寒假作业落在了法国巴黎。随即,各路人马闻风而动、纷纷下场。有人自称是“秦朗舅舅”,一条跟进留言透露了学校名称,就获得二十多万的点赞。
不久,在江苏、河南、广西等多所同名小学均声称“查无此人”后,“秦朗舅舅”面对质疑竟然在直播中放言“我是蹭流量”。虽然平台很快封禁了该账号,但这波“闹剧”似乎还没有走到尾声。此后,“头部网红”又跟进发布视频,声称寒假作业已经“物归原主”,大家可以“洗洗睡了”,但公众对此事是否涉及“自导自演”仍然存疑。
自媒体产业,本质上是“眼球经济”“流量经济”“网红经济”。“逢热必蹭”“谁红蹭谁”,虽然确实体现了对行业风向的敏锐感知能力,但要端端正正地接住这“泼天的富贵”,既要站稳行业自律的“底线”,更要守牢法律法规的“红线”。然而,这几年将好端端的流量“带歪跑偏”的问题并不鲜见。
云南大象北上南归,博主网红紧贴尾随,差一点“险象环生”,跳水小将为国争光夺取金牌,视频直播镜头贴脸,老家人实在是“苦不堪言”。摆摊奶奶红了,自媒体攥着“流量密码”不撒手;外卖小哥火了,网红们围着“流量爆款”不撤退,刺探侵扰、泄露公开,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更有甚者为了流量不惜自导自演、公然造假,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无利不起早”,“逢热必蹭”“谁红蹭谁”说到底,打的还是一手“利益算盘”,目的还是为了吸粉,为了引流,为了变现,然而昧了良心的钱,挣了又要如何心安。就拿成了热词的“寒假作业”来说,如果已经“顺利结项”的孩子,还要配合引流补救“烂尾工程”,公然造假会给未成年人树立怎样的是非观?视频火了,“潘多拉魔盒”也就打开了,那些避免不了涉及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又要如何保护?事件的负面影响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心理冲击又要如何挽回?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网红,面对流量诱惑,理应深思慎行,谨防“带歪跑偏”;负责内容把关的网络平台,更应关注动态,把牢“流量出口”,相关监管部门同样也应齐抓共管、迎头痛击,形成“约束合力”,全社会共同携手让“清朗”长治成为“民之所望、力之所向”。
刊载媒体
苏州新闻网 | 圆桌快评 | “逢热必蹭”应深思,“谁红蹭谁”当慎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