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自己:九型人格分享沙龙

遇见自己

文图 / 左叔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实是一个门类流派相当复杂且分支众多的前沿领域,虽然有灿若星河的学者及理论,但却没有一派特别“一家独大”的理论可以“独步天下”。很多理论之间既有沿革影响,同时也相左排斥的部分,也许正是因为有这种特殊的争鸣姿态,让心理学充满了未知的奥秘。

作为对心理学感兴趣的爱好者,作为也听了几节心理咨询师培训课去混证书的人,我其实对于九型人格的这一套理论了解是非常少的,仅限于朋友圈里有人转发的类似星座测评的工作量表。除了对九型人格的这一套理论有探知欲之外,让我愿意花时间去听一听讲座的主要动因,是我近期有一些工作安排,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分享者站在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概提怀抱这样的目的吧,我在现场的状态其实是一个偷师学习的状态。一个分享者站在台上如何去阐述自己观点,把握好现场的气氛和火候在我的观念里是一个完备的系统,这个系统以想要分享的内容为主要内核,分享者站在台上的调度和演绎是其外在形式,而与现场观众之间的流动互动形成的传播关系是主要的渠道。

结合我过往的经历以及自己曾经站在台上授课的经验,大多数自信的分享者都习惯以“压台”的方式接近自己与互动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他们多半会选择站着讲述,习惯性地选择靠近舞台的前部边缘的位置,让自己处在与观众、演示PPT这种特殊且稳固的三角结构之中。

传播的几个要素之中,互动关系一直是影响传播效果充满变数的因子,也是分享者比较注重的因子。这种变量其实在越大的场子里越是难以调动,所以我们在演唱会上,一直听得到偶像在问候东南西北、山上面以及山外面的朋友,物理距离拉不近的时候,拉近心理距离也是关键。

在我想要做分享的时候,我听到的诸多建议都是告诉要讲好一个故事,要将自己的核心观念包裹在故事之中,事实上我在现场也看到了分享者顾颖丹以自己经历来阐述九型人格理论让自己“遇见自己”的遭遇,这种比较私我化的体验其实也在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此前,我有做九型人格的测试,不知道是不是最为完备的工具量表,还是娱乐性偏重缺乏科学成份的“小打小闹”,测试结果说我的类型比较偏向五号类型,但应验五号类型的细节说明,我又觉得我与第五号的类型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也许只是有类似的倾向。

每个人其实都有认知自我,向内求索的本能欲望,但又沉浮于世事烟火之中,无法摆脱自己的局限性,知晓得越多,越知道边界无限广阔,反倒是无知这件事情容易让人找到一种自在坦然的状态。

九型人格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九型人格作为一个人格心理学理论在当前社会还未被主流心理学界认可,但是近些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威廉玛丽学院修读咨询教育学位的博士生萨拉·斯科特(Sara Scott)已经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九型人格系统做出了科学测评,其结果认定九型人格是个精确的系统。在当代,它虽然在商业文化下,仍是根据九种性格的号码特征而用于了解职场文化的一种测试,但是对于企业的前期规划、战略确定、教练指导、企业培训等方面,九型人格有很大的优势。

遇见自己

遇见自己

遇见自己

遇见自己

遇见自己

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