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婚姻也医不了你的不自信

姑娘,婚姻也医不了你的不自信

文图 | 左叔

在沙龙聚会主办方的一再邀请下,我还是办了一场OK卡心理投射沙龙聚会活动。作为心理咨询师,虽然我认同它有理论和实践支撑,但本质上还是多少有些排斥它的表现形式。因为现场看起来,实在跟算塔罗牌的星座专家并没有太多的区别。我知道,星座专家们对我持着这样的观点,一定有一万头草泥马飞驰而过的反击。

活动结束散场后,照例有几个人留了下来,主动与我寒暄攀谈,甚至有人会主动问要我手机号或者微信,这些人之中有些会成为我的潜在客户,有些则完全是出于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好奇。因为不是正职,我通常都会留一个专用的工作电话,当然与这个号码关联着的微信,也仅限心理咨询之用,我将它们印制在卡片上,有备不时之需。

我记得她,她就是当晚留下来与我攀谈要到微信号后,没聊两句就告别离开活动现场的那个姑娘。我在沙龙活动承办的场地喝了两杯回到家,就看到工作手机的微信上有她加好友的申请。我猜想她要咨询我问题,又不方便在人多眼杂的现场当众向我发问。我通过了她的申请,她第一时间就向我表明,她就当晚活动坐在我左手边第三个位置上的那个女孩,她叫泡沫夏。

周末晚上的活动,一票人几乎是T恤和牛仔裤等轻松着装,唯有她穿得比较正式且隆重,在人群里面显得扎眼。她的朋友圈对我是屏蔽的,但她的头像是她衬着一朵花的侧脸,一眼便能认出来是她。她先是输入文字又与我寒暄了半天,说当晚的活动办得如何得好云云,在感受到我有点厌倦这个话题时,才用语音问我一个问题,说是一个事情想咨询,就是不知道这我边如何收费。

我实在是摸不清她的来意,只好说,简单聊聊也行,别把心理咨询师都误会成只管拿钱开解人的角色。她在手机那头,回我了一个笑脸的图标。她的声音有与她年龄不太相称的甜美,吐字归音多少有点刻意,用得字眼也比较书面化,唯一不足的大概就是偶尔会有一两个掩饰不了的乡音偷跑出来。她说,其实也不是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就是觉得想帮朋友问问,原来挺好的一个姑娘,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

一开始是我误会了,以我以往的经验,通常以“帮朋友问问”为开头的问题,多半都是咨询对象不太信任咨询师,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借着朋友的名义问自己的问题。但我与她聊了几句之后,明确地意识到,她还真是不太理解她闺蜜的心理变化,而她与她闺蜜的交恶,仅仅是因为一只某奢侈品牌的包包。

她说,她是外地人,来这个城市已经快十年时间了。起初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朋友,工作场合认识了现在的这个闺蜜。因为老家是相邻的省份,她们一直都以老乡相称。大家又都是在上海读书留在苏南工作的单身女孩,工作之余就相约逛街吃饭打发时间,可以说是一直以来都算是相处融洽,关系比较近的。可是自从闺蜜嫁了人,她们的关系就慢慢疏远了,原先她以为只是婚姻生活的关系,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她感觉到极不舒服。

她最近因为公事去了一趟德国,办完正事后免不了买买买。为了犒赏自己多年辛苦,这次她终于肯下狠手送了自己一只某奢侈品牌的包包,顺便帮朋友同事带了一些小礼物,当然也包括闺蜜。回国后,约了闺蜜出来吃饭,送出礼物,当然也免不了顺便秀一秀自己刚买的包,不知道怎么就惹到闺蜜了。没过多久,闺蜜主动约她吃饭,不仅背了一个同款的包,还时不时地刻意地秀她的婚戒、豪车等身外之物。她问我,闺蜜这样算是哪门子的攀比心呢?

只是听了她的一面之词,我也不能判定她闺蜜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只能回答,未必如她所想。她说,我觉得一定是的,闺蜜肯定觉得我一直比她强,所以现在嫁得好,就想着要压过我一头,她怎么能是这样的人呢?我现在的所有的,都是我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她只是嫁人嫁得好,有什么好在那边显摆的呢?

她又絮絮地说了一些她与闺蜜间的事情。她一直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闺蜜要强一些,无论是学历家境,还是身材样貌,她都是要好过闺蜜的,可就是在婚姻这件事情上,自己输得比较彻底。入得职场这些年,为了能在异乡站稳脚跟,她免不了用力过猛了一些,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眼看着样样不如自己的闺蜜嫁了个有钱人,辞了工作开了自己的店,车子、房子、事业、包包都有了,而自己手中剩下的青春也没有几年好再蹉跎的了,内心里有紧迫感,但也无计可施。她问我,嫁人是不是女人改变人生命运最便捷的一条路?

聊到了这里,我其实已经看出了问题的大概,这所谓的攀比心多半也是彼此彼此,而她内心中最核心的困惑,则是对自己多年辛劳存了疑,动摇了她对于婚姻的原本认知和期待。自视强过别人一头,这本身就是比较主观的评价,而在婚姻在这个命题前面,很多时候最好的并不是最合适的,更何况是自己认为的好。

每个人对于婚姻都有自己的认知,对于幸福都有自己的标准,我不能说哪一种更好,只能感受到哪一种更适合某一类人。婚姻的确可以重组个人资产,让一些人短时间拥有可能奋斗很久都无法能拥有的身外之物,的确能煽动旁人的攀比之心,但婚姻里面的很多付出、很多代价都是隐性的,不足为外人道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仅能看到表象,始终不曾深入。

攀比心理的动机很多时候缘自我们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未必来自眼下对于自己的能力素质的判定,很多时候是根植于我们内心之中,那些童年成长阶段的阴影,它们会在我们不自知的情况下,影响和左右我们的认知和决策,变成了我们人生之中的一根肉刺,让我们感受到痛都找不到根。想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得从最根本的起因去做追溯。

我将我的观点跟她表述了一番,但明确感觉到她并没有完全听进去。她还在问我,这样的闺蜜,还值不值得继续交往下去。我忍了忍,但最终还是没有忍住,破了戒,直白地告诉她,其实依着你的表述来看,你和你的闺蜜本质上都是同一类人,其实真得没有必要非得那么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