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眼前事容易沉沦,学着跳脱来看人生的万般可能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玉米人》

文 / 左叔

在上一份工作中,我曾经参加过一个非常严苛的、竞争性选拔的培训。时间跨度将近三个月,考核科目近十项,不仅要考脑子,还要考体力。在我看来,此类的培训考核几乎就是“脱层皮”的那种。

事实上也是,每天安排密集的课程以及巨大的运动量,加上对广州溽热的“回南天”以及集体宿舍此起彼伏的鼾声的极度不适应,我的体重极速地掉到63KG以下,这是我在步入而立之年后不曾有过体重的“极值”,大概也是我能挺过来的“极限”了吧。

除了生理上的疲累,更大的压力来自精神上。需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有机会参加到这样的培训,你的入围便代表了其他跟你差不多拥有资格的人已经被淘汰出局了,他们无缘站在这里与你比肩。

培训期间,若是有考核科目不过关,几乎就等于失去了参加接下来职务晋升遴选的机会,且这份成绩会通报回所在的单位,不仅事关个人颜面,同时也涉及到集体荣誉。更可怕的事情是,天南海北各个省份的人放在了一道,还有积分排位的较量,彼此之间也是竞争关系。

大家伙几乎都是在职场摸爬滚打近20年的老江胡了,可是放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是会有本能的慌张。体能考核之类的事情,有些人入职后尤其是进入管理层之后疏于自我约束,因为肥胖可能会承担着比较大的压力,但绝大部分人的压力,则来自于考核一个人“应变力”的面试环节,这其中也包括我。

可能以前做过一些人事招录方面的具体工作,也曾经面试过新入职的人员,总觉得面试题不外乎两个方向,一个是“方法论”,丢给你一个具体事务性的工作,看你能否以“闭环”的方式将它处理好,考察的是一个人的做事的“能力”;另一个是“矛盾论”,丢给你一个两难的问题,看你内心中的价值排序,从而洞观一个人的“德性”。

说起来容易,但身份转变之后,人被孤零零地扔在面试现场,随机抽取到题目后,只给一两分钟的思考时间,没有报告台可以撑一撑,没有椅子可以坐一坐,没有笔可以写一写,只有一个立杆撑在你和几双盯着你的眼睛之间时,人还是会本能地慌张起来。听说有几位,浑身都在抖动,只有嘴不动。

对于我而言,腿抖嘴瓢虽不至于,但自认答得不够完美,过度关注表达的流畅,多了一些害怕“空拍”的套话,显得整个回答特别“空洞”、“套路”和“油滑”。

如今,我以“过来人”身份来看待这场培训考核,心态平和多了,万般的努力,未必朝着我自己想要的结果。我顺利通过了培训考核,但我放弃了接下来的所有“游戏”,选择换了一个方向,开启自己的人生“副本”。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子的,在当下只有一个目标的时候,这个目标无限大,根本没有机会看看其他的选项,一旦有机会跳脱出来看,眼前的这点事根本算不了什么,人生还有万般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