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豆瓣各种推荐,究竟是个什么的体验?

获得豆瓣各种推荐,究竟是个什么的体验?

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最近想做一本书,于是跟在出版社做编辑的朋友聊了聊。朋友大概也有难处,也不好直说,于是委婉地告诉我:你现在没有什么知名度,怕是要走众筹这条路了。至于众筹嘛,一方面考验考验人气,另一方面也是为最后的出版预热预热,做做推广宣传。虽说,你有一个自媒体的网站,但这年头独立博客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了,就是一个自娱自乐、八处不靠的地方,没有引流,没有外链,光靠在朋友圈里面转转,聚不住人气,到最后也是一堆散沙。他见我不发一言,知道大概话也说重了,于是又试探地与我说:不如你去豆瓣看看,这年头但凡豆瓣上有3000以上粉丝的,都有人上门谈出版事项的。

我一听,眼睛放亮,来了精神。豆瓣好呀,我好歹也是豆瓣的资深用户,我做网站的时候还没有豆瓣。豆瓣出现的时候,我第一时间便注意到了,成了用户。我自己网站所做的听歌、读书、观影等栏目,虽说最早是参照艺龙旗下早已经停掉的项目“生于七十年代”栏目做出来的格局,最后与豆瓣的早年的定位是一样的,也算是殊途同归。况且豆瓣一直以来待我不薄,原来豆瓣九点(FEED订阅服务项目)还在的时候,隔三差五在九点的首页推荐我网站聚合的文章。最近三个月中我网站访问量最高的一篇,也是因为豆瓣九点在首页上推荐的原因。可惜web2.0时代已经结束,豆瓣九点项目也无疾而终了。

3000以上的粉丝,我没有。虽然注册多年,除了转一些书评影评,在相册里面塞一些平日里拍的照片,我真心没有在豆瓣上积累过什么。原有不足900的粉丝是怎么出现的,我也不了解是一个什么样的来源。豆瓣作为一个兴趣网站,于我而言通常是查阅唱片书籍资料的一个索引库,后续推出的小事、日记等等,除了原来系统自动推送过去的,我极少更新。如何涨粉呢?我又问了一些经常在豆瓣活动的艺文界的资深人士。摄影的说,主题明确的相册极容易被推荐,但要拍得好且创意,有一些收集型的相册也是有被翻牌的机会的。码字的人说,现如今豆瓣的日记算是PO文的一个好地方,如果切得中要害,恰好周遭的朋友帮你点赞的多,上首页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想想这几年,我也算是积了些功德,想想自己所谓的粉丝也没有多少,但“铁杆的鱼翅”应该算是有几根。于是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面扮“弱势”,求着有豆瓣账号的朋友顺手关注一下我的豆瓣账号。然并卵,我朋友圈里面有豆瓣酱的明显还是要多余有豆瓣账号的,这番刷爆朋友圈之后,粉丝艰难挺过了900大关,但也就此打住。没有内容,光靠人情是极难有起色的,就跟进入演艺戏的星二代一样,也许拼爹的名气极容易被公众所认识,但没有作品最终也会被公众所遗忘,唯有写点东西,有点积累才会有起色。这一点,其实从一开始我便想到了。

在豆瓣上写点什么呢?如果只是将网站的内容转过去,大概也是以往的九点一样,如果没有恰好的栏目也没有平台给你展现。若是想要获得推荐,大概也与给杂志编辑投稿大概是一样的吧,先来看看豆瓣首页推荐了什么。豆瓣首页大概也是根据用户综合数据分析推荐相关的内容,每个用户看到的主体内容大体一致,但也会根据用户的口味推荐相关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豆瓣的网页版与APP所展现的内容也并非完全一致。在我的用户界面里面,最常见的内容是鸡汤,还有一些七弯八拐最后点一个道理的故事。我不会熬鸡汤,也不会说故事,这条路大概已经被堵死。

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传来几位好友相关推荐内容上首页的消息,一个是浏览发现和豆瓣一刻双双推荐,一个只有浏览发现推荐。那个唯有浏览发现推荐的在朋友圈里面各种感谢。他陆续出了几本书,但在豆瓣经营上大概也与我相似,只是个起步的阶段。一个推荐瞬间涌入了诸多点阅与关注,一时间喜不自禁。至于那个获得双推荐的,自述一年前自己的关注量还只是勉强过了一千,陆续被推荐过几回,已经是三四千人的关注量。我能是因为屡试不得,心有不甘,才一会儿推说他有颜值,一会儿推说他有人脉,唯独不肯承认他们写得比我好么?

我,还真是吧!写得太次,讲不好一个完整的故事。要不情不够,要不意不达。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技不如人呢?

然后我跟他们说,我要写一篇《获得豆瓣推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体验》的文章,他们都说别,你现在已经失心疯了,这样的文章最好不要写,将来一定要落人口实的。我说我写写我自己知道的实情,应该没有什么吧。对方给了一个极其玄妙的说辞,以后你会懂的,沉不住的就会浮起来,这个需要你悟。

需要我悟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获得豆瓣的推荐是个什么样的体验,我不知道,没获得豆瓣推荐的滋味,我算是尝过了,懵圈了呗。算了爱谁谁,尝不到少惦记着点,免得人家说我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