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懂,但这没关系
我曾经认识一个人,大概每次聊天的时候都不知道聊什么,所以他看我朋友圈发的菜,就说你看看你做的那个菜,真应该去找个厨师学校学学。他看我写的文章,说你写的鸡汤啊都是给别人看的,你自己未必会达到文章中的境界。他看我只穿江南布衣的衣服,说你这个人是思维固化,不懂变通。
我曾经困惑过一段时间——即使无人评价,我也擅于自省,更何况有人评价。
因为女儿体质不好,每次做菜我都比较精心,色香味无一不考虑,主菜配菜力争营养全面,而她确实也爱吃。我也曾用我做的家常菜招待女儿的小朋友和我的大朋友,大家都满意而归。
至于我写的文章,我从没定义是美文,更不认为是鸡汤,它们只是文字,或者说,我写的只是苏小旗这个人本身。写字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己的表达需求,如果恰巧有同样需求的人得到了满足,那是彼此的造化和福气,除此之外,我并没有赋予它们任何意义。
而至于江南布衣,从我开始有自主的审美意识以来,在众多品牌或无牌的衣服中,它是我多年筛选后留下的认为最适合我的,而经过长久的搭配经验,它已经让我有了自己独特的穿衣风格,别人欣赏,但无法效仿。
我思考这个问题良久。后来我注意了一下他做的菜,做的最多的是切得宽大洒脱的土豆丝和白菜片,或者是切得同样宽大洒脱的莴苣和香肠熟食,无配菜,是清爽的单色。他做饭的主要原因是,他爱人不会做饭,连蛋炒饭也不会,而我在微博上见到她唯一做的大蒜炒肥肠,是黑色的。
他也是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时评写得好,人物专访写得好,除去这些他工作上必写的文章,日常随笔都是对社会热点或政治学术的看法,观点新颖犀利,我也喜欢看。
作为男人,他的一件衣服也可以从秋天穿到冬天,他最热爱的运动是打篮球,打了十几年。
当然我从来没有回应过他对我的评论,更没有质疑过他的所做。凡事都该先向内寻求原因,如果确实是经过漫长的生活筛选而让我自己做出这样的饭菜,写出这样的文章,穿着固定品牌的衣服,那么他越质疑,我会越坚定。
驳斥和否定是这个世界最容易的事。只需凡事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你做的菜很单一,而认为我做菜水平差,是因为你爱人不会做,你从未吃过她做的一顿饭。
你写的文章只是空发议论,但在我看来这对政治或时事并没有一点改变的力量,其本质与我的文章一样,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一种表达。
你穿红色衣服真的难看。你篮球打了十几年,说明你这个人思维固化,性格执拗。
你看,否定别人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只在于你愿不愿意做。
当然这些话我从未说过,也未对他解释过我做这些的理由。倒不是因为怕说了让他抵触,而是因为,我没有说的必要,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可能活出同一个模样,张爱玲是张家玲,李敖是李敖;优衣库是优衣库,三宅一生是三宅一生;陈升是陈升,凤凰传奇是凤凰传奇。各自存在,各有人爱,互相否定和批判,没有意义。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不听取建议。但,洗脑是洗脑,忠言是忠言,两者从表达的语气和出发点完全可以区分,区分不出来,那是你自己的问题。
所以最好的关系,不是服从,是愿意听从;不是委曲,是愿意忍让;不是洗脑,是愿意听取建议;不是必须针锋相对,而是能够并行不悖。
我不知道他爱人是如何跟他生活的,看得出来很依赖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他,思想支配语言,语言体现思维,这带给了女人依赖感和安全感,婚姻中男女是站在同一利益战线,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生活中有了主心骨,她会感到幸福,这是她的福气。
但这也不是在所有婚姻或感情中都存在的,毕竟人与人千差万别。至于婚姻和男女感情之外的关系,这更加不是必要条件,甚至完全不需要。
我接受建议,但不需要否定;我接受提示,但不理会质疑;我接受评价,但不接受批判。只是我不需要不接受,却不代表没有人否定,没有人质疑,没有人批判,那怎么办?
自懂世事以来,所有经历和经验让我顺着天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这个过程我选择,剔除,放手,再提起来,重负一程,轻装一段,阳光一程,风雨一段,任时光打磨,凭岁月蜕变,当否定、质疑和批判站在面前,我更加看清的是自己这一路的所舍所得,看清的是冰雪融化后草原上的青色,和风雨过后树枝沉默而坚定的指向。
所以它们更是对我的一种肯定,而它们的出现,是因为形形色色中的人群中我并不耀眼的独特的光芒。这光芒让我摒弃了与我逆行的人,吸引了具有同样光芒的人,这就是收获。
枪有枪的道理,刀有刀的胜利。他不懂,这没关系。
不解释,不抱怨,因为他看不到的是,我生活的模样虽温柔,却有力量。
所以这并不可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