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香水

This Photo @ LeftFM.com

最近我有一个同事为送别人礼物而犯愁,他要去香港出差一周时间并且工作量不大,留足了可以逛街的时间,对于去了那个购物天堂空手而回的结果,他觉得实在是有一点过意不去。虽然我去香港很多次,但我其实并不算是一个特别会给别人建议的人,两个人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什么结果,后来他想到了香水,被我第一时间给否定了。因为在我的观念里,香水相较于其他的礼物来说,算是一个太多个性色彩的东西,什么样的香水适合什么样的人本来就是一件需要抹一点在手腕上试了再试、闻了再闻的事情,更何况即便是同一款香水在同一个人的不同状态下,也会呈现出感觉不同的嗅觉氛围。其实对于我们生于70年代的人来说,香水或许并不是什么必需品,大部分的同龄人对于那些装在精致小瓶当中微凉的液体并不太热衷,但有仍然会有一部分人,迷恋它们芬芳浓郁的味道,拿它作为安慰自己辛苦劳作的奢侈品,这部分人一般在追求自己品质生活的道路上得到很多,同时也付出很多。

你第一次接触香水并非实物,而是文字,这跟你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某一日,在报章的某一个角落里面,你读到玛丽莲•梦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那是一句香艳气息浓重的回答,似乎与她整个人的特质重叠在一起,若是换了旁人,你知道那句话的杀伤指数一定会大打折扣。香水的广告永远都是那么极具诱惑力,你会觉得世间最精练、最华美、最性感的文字多半都被他们用尽,对于玛丽莲•梦露这样的女星旁敲侧击式的宣传更具无声的诱导力。其实对于你来说,这个好莱坞红极一时却又命运多舛的艳星是否真得只洒几点香奈儿5号入眠已经不再重要,而阅读过数十个品牌的香水广告之后,你只是更加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你完全是一个迷恋文字的家伙,并且相信香水永远都不及它的文案来得精彩。

初恋的时候,对方长得高大帅气,并因此而略有些自恋情结,酷爱911乐队和某款运动品牌的香水。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对方昼夜倒置而导致三餐不继,身上似乎永远有股子香水也掩不了的方便面味道。他在你的很多标准里,高大、帅气,有自己的事业。回头想想彼时的爱情就是有点像方便面。很容易的,心就沸腾了,爱情就熟了,天底下所有的花儿在一瞬间都毫无保留地开放了。虽然私底下觉得这样的爱情没有什么味道,但是你可以把看来的,听来的,想象出来的爱情当作调料和脱水蔬菜一样,一小袋一小袋地加进去,做成花团锦簇、妙味无穷的样子,然而对着仅供参考的外包装上的大虾照片,开始否定味蕾的真实感受。有经历必有成长,你也是后来才渐渐明白,很多事情并不可以在一开始就设定标准,因为爱恨纠缠里面所有的标准都是不作数的,遇到了才是对的。也许你的另一半可以是一爱清洁的胖子,并因此身上总有一股子挥之不去的洗头水、香皂和洗衣粉的混合气味,那是一种平淡安稳且令人安心的味道。

后来你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拥有物时,你开始为了让人自己觉得宽慰,开始用奢侈品来安慰你过劳的生命,你开始迷恋五号香水瓶的简约造型,但当你把它抹在耳后时,你发现其实它的味道并非以“梦露式”性感为基调,反而有种入世的激越,时间一久,你也发现凡是用香奈尔五号的女人让人记住的还是香奈儿,绝不是她本人,最多也只是“那个用香奈儿五号的女人”。直至这一秒,你才明了,你永远不能做一个潮流的追随者,而你一定是需要拥有自己味道的女人。于是,某一天,你拥有了你新的香水,它就像禅,不可说,一说即破,因为它是属于新的人生的气息,是属于爱人的气息。香水的宣传语中有一句是“不洒香水的女人不会有未来”,这个听上去像一句狠毒的诅咒,但你相信,你的未来或许不在它说的这条路上。

对于我们当中很多人来说,香水也许是一种生活态度、社会标准或者社交礼仪,是无声的暗示,是有意的挑逗,是辛劳的慰籍,是物欲的放纵,是品质的追求,是潮流的盲从,也许这个世界有多少个性色彩,一定会有多少对待香水的解释,但对于香水广告来说却永远都只能是一种说服艺术,它用精致的画面及文字去说服我们,以求改变我们的消费观念、习惯及行为。也许每则香水广告都是劝说我们去获得某种好处或欲望满足活动。生于70年代的我们,也许已经过了盲从追随潮流的年纪,有了自己的鉴赏力和判断能力,对物质的占有欲也许不像职场新鲜人那么强烈,我们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去拥有那一小瓶的液体。其实我们无论是否拥有装了透明液体的精致小瓶,还是拥有芳华自在的一瓣心香,只要那是你想要的味道就可以了。

引用
生于70年代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FM97.4/2006.07.17/周一/23:00/谷悦

备选歌曲:曹芳/黑色香水张清芳/真爱尺码辛晓琪/味道任贤齐/橘子香水邝美云/单身香水瓶张震岳/微风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