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某个了无生趣的会议上偷偷地翻看自己的书,偶然看到宗白华先生的关于创作冲动的一段描述,异常的激动,因为无从发作,只能在十指紧扣,暗地里发力。
文字如下:
以下被引用:
--------------------------------------------------------------------------------
1921年的冬天,在一位景慕东方文明的教授夫妇的家里,过了一个罗曼蒂克的夜晚;舞阑人散,踏着雪里的蓝光走回的时候,因着某一种柔情的萦绕,我开始了写诗的冲动,从那时以后,横亘约摸一年的时光,我常常被一种创造的情调占有着。黄昏的微步、星夜的默坐,大庭广众的寂寞,时常仿佛听见耳边有一些无名的单调,把捉不住而呼之欲出。往往是夜里躺在床上熄了灯,大都会千万人声归于休息的时候,一颗战栗不寐的心兴奋着,静寂中感觉到窗外横躺着的大城在喘息,在一种停匀的节奏中喘息,仿佛一座平波微动的大海,一轮冷月俯临这些动极而静的世界,不禁有许多遥远的思想来袭我的心,似倜怅,又似喜悦。似觉悟,又似恍惚。无限凄凉之感里,夹着无限热爱之感。似乎这微渺的心和那遥远的自然,和那茫茫的广大的人类,打通了一道地下的深沉的神秘的暗道,在绝对的静寂中获得自然人生最亲密的接触……
--------------------------------------------------------------------------------
很久以来,你一直都想描述出这样的心理状态。很多时候,你都陷在一种夜不能眠的状态里面,脑袋里面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影像,生活的点滴以及它们变形的后的状态。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立在这个城市的至高处,俯看这座江南小城,或者更高,可以平视这颗旋转不停的,你觉得人的缈小与生命的脆弱;有时候,你觉得自己隐惹在每种情绪的背后,看主人公在面对每一个选择时的无助与执着。有很多东西,你无法看懂,无法明白,无法组织好语言,有很多东西,你心底里知道,你一眼击穿,但仍然是无法叙述的。你爱这种状态并且又害怕。你觉得你的生活和心思的负重已经无法承载,但你喜欢这种状态带给你的洪大背景,你可以自由穿行其间,像一阵来去自由的风。
注:
宗白华(1897一1986)原名之木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 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自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宗自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