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EP横行的年代

在每年寒暑交替之季都是歌手较为密集的发片期,而在此之前的一两个月时间,在如今的唱片生态环境下,逐步也演变成EP集中面市的推广期。作为唱片的一种营销手段,的确有需要拿出一两首旋律上口,紧扣主旨风格的作品做宣传的动作,但却也有越来越多的制作团队,慢慢地放弃掉一张唱片的整体概念,以受欢迎的程度来拼出下一张即将面市的专辑。

随着唱片所承载形式的变化,实体唱片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以至于一些音乐网站的APP软件,作单曲推荐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找到跳转进该张唱片的链接,专辑各作品之间的关联变成微乎其微,就不必再讲什么整体性与起承转合。并不强求逆潮流而动,只是觉得原先很完满的整篇幅的内容,被硬生生地割裂开来,让人觉得多少有些不舍。最近也陆续听到一些歌手发布出来的EP,多半属于前一种应宣传之用的,而不是将来经历市场之后再变成所谓的专辑的。

卢广仲-校园歌手:卢广仲的新专计划其实早早就在一些港台的娱乐节目当中透露出端倪,这一张新专辑打着“吉他”的标签,还是在延续他“重口味清新”的路数。相信不少憨直宅男看到他还活在音乐圈,会有一些关于自己的心理投射。唱作方面的一直有自己的风格,也符合这个时代追求特色的审美需求。先行发布的《校园歌手》风格清新自然,但也投射了一些生活现实层面的内容,不单纯是少年纯真看世界的感受了。

卢凯彤-谁:她上一支给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是《活该活该》,在香港新生代歌手当中气质出众。作为人山人海旗下的一员,卢凯彤有着很明显的人山人海式的标签,在香港很成熟的商业娱乐的模式下面,会有一点点不是那么能够得到媒体的欢喜。这一次的EP《谁》在文案宣传上提到了这支歌是创作为黄耀明在媒体所承受压力的之际云云,其实在第一时间听到之际,觉得即便是剥离掉创作这个层面的根源,也会因为她的表现而感动到。

王娟-流水:王娟说花了半年的时候才将流水的编曲做到自己想像当中的样子,这样的说法虽然无从考证,但如果一首歌真得愿望花如此长的时候慢慢雕琢的话,我愿意相信在这个世间还是有认认真真做自己喜欢的音乐的人。这个早早就组建音乐,后来又去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的民谣风的女歌手,一直处在比较小众的范围里,相信真真完整听过她为数不多的专辑的听众少之又少,是怎样的力量令她有这样的坚持,相信只有真正了解她的人才会知晓。

梁晓雪-爱情啊:雪总终于出中文的作品了,相信这也是所有人都会料想得到的。在前几张英文专辑的推动之下,雪总至少在小众范围内站住了脚跟,很多都喜欢这样带着人文色彩的小老板,如同大学身边某个怀揣梦想的挚友一般亲切。纵使文艺得很矫情,但还是可爱可亲占了上风。这一次的EP,相信只是投石问路的前奏,后面会有一张中文专辑的出现,以期在更大范围内获得认同。专辑的词作很令人感慨,很像自己三十岁前后的心态。人生再无少年时,至少仍有音乐可以缅怀。

听许久不唱歌的歌手出新专辑会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期待会找到一些旧时的线索,也期待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样的些微的差别其实在于这个歌手离开我们有多久。离开越久的越希望能够找到当年的样子,离开我们三至五年间,倒是希望这段时间能够看到他们的一些变化。这种求同求异的心态变化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好在这个EP横行的年代,实现起来不比一张专辑一张专辑的处境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