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哪怕是一声不吭,也有可能被判定为怂了、冷漠,或者目中无人。破解的办法,唯有表达。
“如何呢?”“又能怎?”,问完这两个问题,便可以不必瞻前顾后地做自己了。无它,“喷就对了”。若命运有“回旋镖”,与其死于他手,不如自己主动去做那个“发飙”的人。
这个世界的荒唐,有时候不需要论证,打开微博热搜便可以洞见。有人高坠碎了一地的疑团、有人恩爱被拆穿清空了微博,有人盯着饭店追打一口咬定就是“预制菜”……掌握流量和话语权的世界光怪陆离,满足了普通人不能企及的窥私欲。
没忍住,下场说了两句实情。大抵是“现如今的Mall里面,出于安全考虑,通燃气的不多。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那么快端上桌的,能是什么呢?”
然后,就在微博上被群喷了。一条一条地看过去,全是情绪,没有逻辑。起初还有一些愤怒,读多了便觉得好笑了。世界可能本就割裂如此吧。人只想听自己想听的,看自己想看的,认同自己已经明白的道理,从来也没有打算过要心平气和地读完再想一想。
会生出一丝悲悯心来。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其他的矛盾与不满的宣泄。当一个人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和手段,也没有办法扭转现状的时候,就会“没忍住”,站出来讲几句自己以为的“实情”。幻想自己能够撼动什么,改变什么,哪怕是激起池塘里的圈圈涟漪。不承想,扑通一声,溅了自己一身粪。
互联网的世界,是混不明白了,只能退回到“熟人社会”。昨晚临睡前,看“老友”在朋友圈里发“敬,这个世界的荒唐”。隐隐地会觉得对方身处其中,必定知道些隐秘,那些与“消失的ta”相关的种种。踌躇了许久,终究是没有好意思问下去。毕竟,不同的层级,不同的格局,不同的眼界,每个人看到的荒唐终究是不一样的。
你我所身居的底层,所能看到的荒唐,大概都长成这样:一分的精力花在“把事糊完”上,两分的精力用在了“防甩锅系统”的有效运转,三分的精力为干多干少下场“扯头花”,四分的精力专门用于应付日后的合规审查。一双鞋多大码、一顿工作餐多少钱,就这些芝麻绿豆的事情,来来去去能耗上一天的时间。
这样的荒唐,还去论证它干吗呢?崩了,算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