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在“打嘴炮”这件事情上,老罗很难输到“动摇根本”,西贝倒是极有可能要输得“底裤都不剩”。
哪怕是告老罗的官司赢了,西贝这一系列的操作,大概率会被定义为“捂嘴”,反而更容易遭到消费者的唾弃。更何况“预制菜”这个东西的定义,在法理上尚没有完全固化。
国标征求意见稿上涉及“中央厨房”的表述,极有可能就是争议的焦点,迟迟未发布正式稿,可见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中餐协发在人民网上行业分析报告,也用“预制菜”点名了西贝等一众餐饮。可见,即便在行业内部“预制菜”这个概念的边界,大家也不是完全统一。各说各话的表达,这要判出个输赢来,也是挺有难度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会去关心概念的法理边界问题,只关心谁在替自己发声、谁在维护自己的利益。老罗若是输了官司,等于就是把为民请愿镀上“悲情英雄”的金身给焊牢了。这波“泼天的富贵”能接住,即便是输了官司也是划算的。
非常典型的自证陷阱,西贝百密难免一疏。各位做餐饮的老板其实不需要懂得如何去做公关,最需要学会的本领是“光速滑跪”。但凡碰到质疑,第一时间表达感谢监督,积极改进,及时把反对的声音安抚好,热度一过,还能再做一条好汉。若是还能再高招一些,签个推广协议,将西贝的“预制菜”搬进老罗的直播间,扇着嘴巴子给夸成花,大家还能把酒再言欢。但凡下场硬刚,就是给人送流量。
都说“别拿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老罗看似对“预制菜”这个概念没有什么概念,关于“生产工艺”的点评挑战了西贝的饭碗,但作为中文互联网世界的初代KOL,西贝在“网络对狙”上挑战的饭碗,不就是老罗最懂的互联网流量吗?在老罗的“主场”,西贝遭遇吐沫星子的概率更大,被舆论左右输赢的因素更多。
职场上也是一样,喷人、硬刚都要选对“主场”。有明显上下级关系的状况,会议这种人多的场合,是权力阶层的主场,以下犯上,一点面子都不给,极容易戏过了,弄到不好收场。关起门来,私下场合,半开玩笑,话讲重些,倒也无妨,推给平易近人、忠言逆耳就行了。
大家都是同侪的状况,忍不住想要跨过界去喷对方,那就挑些自己“饭碗”里刁钻的角度。管钱的就喷没预算怎么弄,管人的就说没编制怎么办,哪怕是管发文的也可以说字号不对、行间距不对、页边距不对,章没有“骑年盖月”,什么草台班子,连个发文都弄不像。
踩过界的指点,一笑置之,转头就忘,不必自我怀疑,也不要落入自证的陷阱。不吱声,能给自己少揽很多活。没钱没人,问题的矛盾点就不在自己这里,此刻不“撂挑子”更待何时。对应“弄不像”最忧解,不就是“你行你上”吗?提出问题的人,去解决问题,多好的安排。
所以,既要不轻易去指点,也别轻易去反驳,大家又不是老罗,没必要给自己找活。遇事不要慌,笃信一条:在你的主场,在老罗的主场,那些“西贝”们想要翻盘,也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