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最大坏处不是误事,而是容易让人因此消沉

拖延的最大坏处还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
—— 史铁生

文 / 左叔

下午去开了个活动的协调会,去年的“原班人马”里面又多了一些新面孔。会上顺了顺活动的流程,我提了一些结构顺序上,尤其是在结尾处相对容易“往上拔”升华活动主题的意见。

快散会的时候,我跟几位熟悉一些的人私下交流的时候,给大家伙儿打了一剂“预防针”。我声明自己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会向去年那样,盯在后面当“催命鬼”。

作为整场活动的“文本统筹”,“盯进度”这件事情本不在我份内,但因为身居“综合岗”这么个尴尬的位置上,加上自己又是那种需要“趁热打铁”,顶着一口热乎气把事情干完的人,所以在压力一大的状况下,就需要“碎碎念”将这些压力给传导出去。

除了传导压力之外,我也知道自己个性上的“劣根”,很多事情想到了就要“马上办”,要的东西必须“立即有”,一点也不能搁置拖延,因为我太了解自己了,只要是相对任性地拖一拖,往往就彻底没有下文了。

可能就是因为自己有这方面的“身心障碍”,以前在自己的小团队里,应该也有不少一起做事的同事“深受其害”。估摸着,他们在背后应该没有少说我的“坏话”吧。

但是,如果为了能够“成事”,我还是愿意当个“坏人”的,并且我也宁愿匆匆忙忙赶出来的东西是“不完美”的,需要打磨和修正的,也不愿意这种所谓的“完美”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存在于“想象中”。

如果同时开“多线程”,手头上事情又多又杂,在事情安排的“优先级”上,我一般会将需要我配合别人的事情放在前面,自己独自能处理的事情放在后面。可能在配合别人上,会出现“空等”的情况,但我宁可做完了在那边等,也不愿意被人在后面天天催逼着,需要“开夜车”来匆忙应付。

对于我个人而言,匆忙应付中出手的东西,比较难有品质上的保证。虽然同样也是把事情给做完了,有可能“效率”还比“马上办”“反复改”要高,但往往事后细看就能找出漏洞和瑕疵来,事过境迁很多事情彻底无法补救了,其中的一部分还会长久地留下印迹,再看它就会容易让自己产生莫名的“灰心感”,失去了“自我实现”的愉悦。

久拖不决,诸事无成,被“打击”到的往往是一个人“成事”的自信心,伤的是“内在”;同样也极容易因为自己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靠谱”,而失掉了外部协作的资源和支撑,伤的是“外在”。内外皆有伤的状态,“成事”的诸多要素都“转不动”,最终就彻底地变成了“恶性循环”了。

想到就干,遇事不拖,我觉得这就是对于我个人而言“成事”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