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喜欢的事,享受过程就是一种回报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就不要抱着万一做不好怎么办的心态去思考,要知道做喜欢的事本身就是一种回报,享受其中就能体验更高级别的快乐。至于结果,那只不过是这件事带来的附加值而已,成败各有它的价值,你不要被它迷惑。更何况,天下大多数事都是只有你坚持了,才会被别人看见,才会被更高级别的人引领,你不要本末倒置。
—— 扶南

文图 / 左叔

凡事不能只看结果,如果只看结果的话,就会陷入某种虚无。毕竟,人终有一死。“死去元知万事空”,所有的荣耀和执念,都是撒手之后的虚无。人所能握牢的部分,永远是,也只能是活着的历程以及当下的感受。

生物进化的机制,让满足和欢愉变得极为短暂且稀薄。唯有如此,才能刺激着生物不断地去求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倘若生物吃饱了,便不会再有饥饿感,或者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饥饿感,那种求生的焦虑意识便不会在基因里扎根。如此,“你死我活”而造就的“物竞天择”的机制就会失去效用,我们或许就无法演化出人类文明。

所以,这也是我们常常会陷入“求而不得”“欲求不满”等等处境之中的另一个原因。并不是我们“两手空空”“得未曾有”,而是生存的机制让我们时刻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中。“贪”,这个字虽偏向贬义,却也是深埋在基因里的。

就像我们对孩子的期待一样,还没有出世之前,为人父母的总是特别卑微地希望孩子有鼻子有眼、有胳膊有腿,能够健健康康的就好。等孩子到了求学的阶段,又开始为他们的未来以何谋生来操心。期待在“得陇望蜀”之后,便积累成新的焦虑,与教育机制、职场竞争等诸多问题叠加在了一起,便发酵成现如今难解的诸多教育问题。

与深嵌在基因里的机制搏斗,我们每个人都不容易。“甜头”虽少,幸好基因保留了这一点。做喜欢的事情,本身就会有强烈的愉悦感,结果反而成了“锦上添花”的附加项。

比如阅读,很多闲书读下来,确实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派上用场。写下阅读感受也是,最初也只是为了抵抗遗忘,延长这种愉悦感。读多了,写久了,也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有些文字会刊登在了报纸杂志上。

写#日签#更是,自己的鸡毛蒜皮,琐碎日常,除了作为情绪的出口,真的无法预想出它还能有什么“功用”,但有一个“成果”是可知的,那就是在日日“操练”之中,自己对于字句的衔接,对于思绪的流畅,甚至是打字的速度,都有在保持和精进。

当然,也不能只讲过程比结果重要。换个一个表达方式,如果说,我们能够让自己不再那么焦虑,懂得享受过程之中的那些感受,比抓住那个短暂的结果,对于情绪的稳定、心境的豁达来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