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上班也是“摸鱼”,有人却装作害怕周一

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打败的。
—— 富兰克林

文 / 左叔

昨天看到一句很好笑的话,“有些人明明周一也摸鱼,却装模作样害怕周一”。这话,真的是暗戳戳地扎进了心里。

扪心自问,我们好像都曾或多或少地抱怨过上班这件事情,有没有真的“摸鱼”,并且能够摸出像《三体》这样的优秀成果来不好讲,但大概率还是比较容易被这句话“影射”到的。

无论我们是出于怎样的目的,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旦处于“摸鱼”的状态,我们必定体验到了某种无力感,就是那种想要做点什么却处处受限,想要彻底躺平又不能如愿,只能在“摸鱼”之中体验虚掷光阴的无力感。

作为社会动物,人这种生物非常奇怪,万千年的进化让我们常常处于“表演”之中。为了让自己显得“合群”一些,为了让自己不暴露个别“弱点”,我们需要摆出“佯装”的姿态,让自己显得比实际能力更强一些、合作意愿更好一些、进取意识更足一些。

毕竟,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里,因为个人能力太弱“拖后腿”而被孤立,进而失去群体荫庇,基本上就等于丧命的风险;因为协作意愿不强,在“狩猎”这件事情上无法做出什么贡献,进而无法享受协作的利益,基本上也就等于饿死的命运。“假模假样”,就这样成了生存技能,刻在了基因里。

现代社会,还演化出所谓的“人设”概念。过去的丛林法则在“明眼处”失效了,纵使被排挤、不合作,也不至于危及性命,加上再多一层“制度”的保护,于是有些人就选择“摆烂”这条生存之道。没有出局的危机,只要大喊一句“我不会”,事情就不会落在自己的脑袋上。谁爱操心谁就去操心去,反正不要烦到我就行。

纵使天赋异禀,谋生的技能基本上都是后天习得的结果,没有人天生就会。只要愿意学,总归还是有机会的,只是效果上略有差异罢了。人应该都是有自我成长的需求、价值实现的追求吧,总觉得“摸鱼”的至少还有事情要做,比彻底“摆烂”多多少少要强一些。

不过,也不能全怪“摆烂”的人,如今选择“摆烂”的人,当年或许也曾积极过,只是在看惯了别人的“躺赢”之后,自己评估完手上的各路资源,身上披挂的各项技能之后,就默默地认定了“躺平”这条路。情势叫你“躺平”,你硬是要“支楞”起来,那不就是讨人厌弃的“诈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