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和高考,仿佛越扯越紧的结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朱光潜 《给青年的 12 封信》

文 / 左叔

每年高考,作文题的讨论度一直颇高。毕竟沦为社畜多年,“徒手开根号、闭眼解方程”的技能,早就因为“用进废退”的关系,全数还给了老师。唯数不多还能“讲几句”的,大概也就只有作文题了。

不过,看完今年全国各版高考卷的作文题,社畜们的普遍感受应该从过去“还能指点一二”,转变为“幸好老子生得早”。说实话,有些作文题读完之后,一时半会儿估摸不出题目的意思,以及要考察的立意点,想想也太难为这帮孩子们了。

这几年,陪孩子读书,也慢慢有类似的感受。小学初中阶段的试卷,也“卷”到不行。很多题目都在考察孩子阅读理解、逻辑分析、综合解答的能力,跟当年“会背书就行”完全不同。

印象中有道初一的历史题,给了三段史实资料,是历代帝王讲统一团结的,且都是原文直引。如果文言文这一关没有过得去,可能就当场“折”在阅读理解上了。

这题要考的知识点,我觉得应该是各朝各代的边疆政策和盛世文明的主流趋势。如果没有具体总结归纳能力,纠结在历史课本上那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点上,没有更为宏观的视野或者说没有课外知识的补足,把握住它们各自的特点,大概率也会“折”在这里。

更为艰难的部分,是解答对应的两个问题。两题各有导向,彼此之间又有辩证关系。第一题可能需要正着说历代政策的长处优势,第二题又需要反着说各朝措施的不足弊端。最后若是忘记再概括总结一下,可能还拿不完全所有的得分点。

一道题,基本上把语文、历史和政治等文科“大综合”考了一个遍。但凡有个偏科的短板,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机会“瞎猫逮住死耗子”。况且,这还只是试卷中问答题的第一题而已,毕竟后面更难的题目,我既没看懂,也没记住。

这几年,各种声音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小学老师喊培养阅读的兴趣,中学老师喊提升阅读的效率。单单从应试升学这个角度来看,阅读真的是基础中的基础。第一步过不了,基本上后面也就无解了。

能解这届的高考作文题,除了要精读知晓《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藏在旮旯里的情节,还要泛读了解围棋里的“本手”“妙手”和“俗手”这些术语背后的真正要义。

然而,这些也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在充分占有素材的基础上,归纳分析找准立意点,第三步还要有效输出,逻辑要通顺、表达要流畅,这些光靠学校教的那点又如何应付得过来。

一边喊减负,一边要高考,仿佛是彼此拉扯着,越扯越紧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