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文 / 左叔

衰老多半不是从眉眼处起的,更多的是从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开始的。

谙熟了人情世故之后,人开始变得从容起来,而“处变不惊”的另一面通常也就是“食古不化”,在接纳包容新生事物、观念上的“慢半拍”。若是这些“慢半拍”的事情积攒多了,最终的结果便是与时代的脱节。

那些站在菜场入口处,半天也搞不定刷码入场的老先生、老太太们,也都曾是时代的“弄潮儿”,而如今被浪头拍在了沙滩上。若不是眼下离了手机“寸步难行”的情势,狠狠地逼了他们一把,逼到他们再无退路,怕不是也没有什么机缘能够促使他们想起来,要学一学年轻人日日在手中把玩的、天天都要面对的“破玩意儿”。

类似的问题,是从那一刻开始越积越多的,多到最后“无力回天”的。我觉得,大概率是从“不屑”的开始。

就是那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观念开始在头脑里扎根,总觉得“小孩子家家的玩意儿”有何稀奇,然后就将这些东西拒之在自己认知边界之外,放弃了了解和接纳它们的念头。

甚至凭借着世故,一眼便能看穿这些风靡一时之物的破坏面,比如网瘾沉迷等等,于是在“喊打喊杀声”中,忘记了凡事都得“一分为二”,既要见到坏,也要见到好,彻彻底底地将它拒之门外。

这是我们在认知的世故,除之外,还有内在价值取向上的世故,也是需要时时刻刻提防的。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会凝视你”,与恶龙缠斗久了,自己也会化身为恶龙。人世间打滚,难免会碰到价值观南辕北辙的人,在一些针尖对麦芒的竞争之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气不过、需要争出个你高我低的时刻。更不必提,偶尔还会碰到道德品质上有瑕疵的几个人渣。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操作,终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仅会将自己拖进了纠缠不清的纷乱之局,延宕了自己本该要去做的、更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事情,也有可能自此养成了看人看事都带上曾经伤痕的“有色眼镜”,再也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他人的一时冒失和无心之过。

还是羡慕那些虽然有些年纪了,但眼睛里始终有光的人。

他们多半待人宽厚,对自己却相对严苛一些。没有春生万物时的蓬勃与欣然,却多了秋收满仓时的从容与笃定。看得穿,也听得进,四季轮回、不可逆天的自然规律心中有谱,却依然坦然地迎向霜雪,接纳未知,积极乐观地活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