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抄写新华字典的中年男人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 洛克

文 / 左叔

前一段时间,在“豆瓣”上,有一个自称是某媒体的工作人员联系我,说想要采访我,问问为什么要抄新华字典。

我这才想起来,有一段时间,自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抄了好几遍新华字典,也曾将抄写字迹照片发在“豆瓣”上。那大概是2019年前后。

说来也很莫名。那几张照片发在“豆瓣”之后,就被人点赞转发了。然后有一段时间,这件事情关注度还是蛮高的。但不知道为什么,隔了这么久,又被重新“翻出来”。

对方是在我快下班的时刻,才建立微信联系的。所以我们的聊天一直处在“有一搭没一搭”的状态中。抛给我的问题也不算刁钻,为什么要抄,抄了有什么作用,当时怎么就想到要抄的,抄写的契机是什么,当时的人生的处境如何,这件事情有给你带来什么后续的效应等等。

很多事情,我们当时在做的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只是下意识地“随心所欲”了,更多就是灵光一现的机缘。至于它的价值和意义,多半都是后续推导出来的,因为后续的“果”而去想办法赋予它“因”的价值和意义。

诸多细节,因果时序,我都记得不太真切了。我唯一能明确记得的是自己在那个阶段,有一些些迷茫也有一些些焦虑。虽然这两种情绪一直困扰着我,但那个阶段应该更为浓烈的。第一本书出版了,效果并不如自己的预期,第二本要不要做,怎么做,没有章法,感觉整个人是困在泥淖里面。

当然,还有一些生计上的事情,人情世故、琐碎芜杂,不愿意纠缠在里面,却又身不由己。我需要一个能够让我放松下来的东西,需要专注在某件具体而微又有可量化的任务当中,可以令我暂时抛下一些什么。

还有,就是当时有位做设计的朋友提过,他最近尝试在做字体库的设计,之前一直在做英文的字体库,也想尝试做做中文字体库。他有见过我在朋友圈发过抄写的照片,问我能不能写在“专用纸”上,然后扫描发给他。

我觉得他的这个想法颇为“冒险”,与英文字体库相比,汉语的字体库工程量浩大,而我的字又没有好看到需要耗费如此庞大精力的地步。幸好,这件事情在我抄写完几遍,将扫描文档发给他之后便没有什么“下文”了。

抄写虽然机械无脑,但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东西。比如,有些我们常用的字,它的概念边界、它的字形结构,它存在我们印象当中的似是而非都在那几遍的抄写之中渐渐地明晰了。随之一起明晰的还有人生当中的浑沌,它被某种孜孜以求的状态清退了。

在那段抄写的过程之中,我也渐渐地找到了以“阅读感受”作为自己的写作方向,然后又慢慢接触到阅读推广,开始做自己的推荐书单,开始参与一些线下的阅读沙龙活动。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或许都会遇到“人生最为艰难的那一年”,在脑袋特别乱、想法非常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定一个需要专注、可以执行,方便量化的“小目标”,让我们心思沉淀下来,像“再识字”一样重新审视自己。

概念边界、字型结构;傍身技能、志趣爱好……我们总能在这个过程之中厘清家底,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