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隔壁的高考家长比起来,我的小失落显得微乎其微

文 / 左叔

与隔壁家有高考生的家长比起来,最近这两天我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紧张感”和“小失落”显得微乎其微了。今年江苏首考“全国卷”,总分重回750分,这些大的改革变动,所带来的是整体情绪上的不安,势必会波及到每一个家庭。

距离自己高考,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了,很多我以为的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江苏今年只有不到36万的考生,招生规模就有35万多,大概只有5千左右的考生最后会“落榜”,虽然本科录取率只有60%多,但是与我所身处的这个城市40%的普通高中中考录取率相比,显然要“天地宽广”许多。

还有就是现如今志愿填报也是“花样翻新”了,听隔壁家长介绍,志愿填报多达40个选项,每个选项下面又有6个子选项,240项“志愿”要填报,光是想想就已经“眼花缭乱”了。

不过江苏考生多半不愿意“出省”,推高了本省高校的分数线,虽然选心仪且分数能够得着的大学固然重要,但是选择在哪个城市读书与就业的关联度则更大一些,估摸着这240项“志愿”其实也是框定了一个大概范围的,江苏的考生多半心里都在想,怎么也不能出“包邮区”吧。

说到就业,家长们坐在一道吃午饭,讲讲便开始有“唱衰”的心态。投入巨大的教育成本,与孩子出社会后的就业收入,在现如今看来显然不成正比,而且在大家都想要“上岸”的环境里,谋一份相对稳妥一些的差事变得特别困难。想想也是,女孩十年生三个,得有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如此地“宽以待人”呢?不如……那就去考吧……

有时候觉得,种种努力够得着“门槛”便好了。如果早早就想定了,要捧什么样的“饭碗”,其实可以不必将目标设定得过高,若是一番折腾,到头来还要走一样的路,白白付出了几多努力,浪费了一身的才情又是何苦。可是人的心态,多半就是“得陇望蜀”的,望不到了,自然也就会失落和扭曲。

明明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家长们还是会投入巨大的成本,应试的学科要抓,不应试的才艺也要抓,处在一个普遍撒网的状态,这就是我觉得特别无解的地方。看到排名特别靠前的名校考进来跟我们做同事,每天应付着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底层打滚也不知道何时熬出头,我说不出来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浪费。

“明知会散落,仍不惧盛开”,世人看到的勇气和坚强之中,应该也有不得已的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