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方向时,只要你动起来都是向前

我要你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也要你一定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
—— 三毛 《说给自己听》

文 / 左叔

早上送孩子上学,路上听到广播节目《音乐早餐》主持人“克里斯”说了一句:如果遇到没有方向的时候,不管往前还是往后,你得动一动。只要是动了,都是往前,反正你本来就没有方向。

这话,我还是有点感触的。很多事情,很多机会,站在原处等,一定是等不来的。即便是等来了,也会被边上正在“动”的人捷足先登了。

动起来,虽然会有“错失”的风险,虽然会暴露智商、情商、能力上的缺陷与不足,虽然还会有跑反了方向将机会拱手让人的可能,但我总觉得“赢面”还是要比站在原地傻等要大许多的。

我觉得人的进化机制,让我们变成了一种特别需要一直得到“正向反馈”的生物,随时随地校验自己的行径是否正确,努力是否值得,成果是否足够。我们的很多迷茫,都与较长时间得不到“正向反馈”相关。

我也曾有过几段非常迷茫的时期,第一个阶段在大学刚入学后不久。那个时候,我虽然还是保持着中学阶段的节奏,但应试教育“日日练周周考”的模式没了,教授开列的书单要读一整个学期,期末报告成绩要拖到下个学期开学才能知道。反馈“延时”了,随之而来的触动也变得微乎其微。身处其中,人仿佛失掉了坐标方向,迷茫也就随之而来。

第二个阶段是工作后不久,最初的设想与基层的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在适应工作环境上有些障碍,尤其是看到身边比自己略略年长一些的人,被如水经年般重复的工作磨平了棱角,也会为自己的未来隐隐的担忧,心有不甘。

当然,最让我觉得不甘的地方,是专业与岗位的匹配,学校里教的那一套完全用不上。很多工作不像学生时那样会“升年级”,会有一个“阶段性”,基本上是处于“做完了又来了”的应付状态中。这个阶段最令我迷茫的两个问题就是:我在这里能做什么?或者是我做什么才能改变我在这里的处境?

第三个阶段是我后来换了份工作,离开原先的环境时凭空多出一个“间隔年”,休了近十个月的长假。这个阶段的迷茫,是前两个阶段的“混合型”,既有突然失去目标的“空落落”,同时也有做什么事情都得不到回馈的“无力感”。

“坚持”二字说来容易,真正做到是蛮难的,尤其是在迷茫困惑,之前做过的种种努力得不到正向反馈,别人还在一直提醒你方向比努力重要的时候。

这些年的经历,我总结下来人还是得“动”起来,试过不同的方向才知道哪一个更适合自己,接触过新鲜的人事物才知道自己更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

得不到正向反馈的时候,不妨试试用负面反馈来做“排除法”。方向确实是比努力重要,但没有方向的时候,“试出方向”显然比“等来方向”更加靠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