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警通”显威见效,“黑科技”的底层逻辑值得推敲

文 / 乔枫 

前不久,苏州市民钱先生在街头发现一名疑似走失的小女孩,好心上前询问却引起了女孩的警惕。女孩始终不肯搭理钱先生,于是钱先生将现场情况拍照上传“群警通”微信小程序求助。迅速赶到现场的民警和网格员顺利帮女孩找到了家长。基层社会治理的“黑科技”又立新功,再次传为美谈。

2020年初,苏州相城警方在小范围上线运行“群警通”以来,累计收集各类线索13000余条,有效线索办结率高达90%,获得了各方的普遍认可,如今2.0版本的“群警通”又进一步扩大了推广应用范围,相信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和平台功能的持续改进,必将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产生强大的推进力。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经验做法在苏州落地生根,各地各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定位,主动创新工作方法,像“群警通”这样大显神通的基层社会治理“黑科技”层出不穷,获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而让这些“黑科技”能够显威见效、广受欢迎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方法手段的现代化,而让这些“黑科技”显威见效,光有科技进步的支撑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出发点,从群众需求的视角来审视梳理职能定位和薄弱环节,紧扣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不断理顺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才能在此基础上打磨出不需要“外力”强推,也能符合期待、广受欢迎、普遍应用的创新项目。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点多线长,光靠单方力量显然远远不够,还需要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的落脚点。从“红袖标”“平安志愿者”,到“群警通”小程序,平安建设触角不断延伸的背后,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群警通”助力“群众+网格+公安”的联动队伍更加集约高效,发挥群众“探针”作用,破解治理“末梢”难题,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值得各方结合实际活学活用。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被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只有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一底层逻辑,才能真正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刊载媒体
苏州新闻网 | 圆桌快评 | “群警通”显威见效,“黑科技”的底层逻辑耐人寻味

延伸阅读
苏州新闻网 | 市域治理到“指尖” 人人都是“网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