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细小的声音,侧耳倾听;对巨大的声音,保持质疑

文 / 左叔

最近这几年,接触到一个新词叫“信息茧房”。这个词是指在“大数据”的年代,我们每个人被精准的算法“给算计了”。我们在推荐的“信息流”之中,永远只看到自己的“兴趣项”。

“视野之外”的新鲜内容,反而很少能有机会被我们“看见”。“大数据”从“海量”的迷茫,走向了精准的“死胡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对互联网经历几十年的发展,终将去往何方仍然怀抱一丝忧思。

除此之外,我甚至有时候也在怀疑输入法、即时通讯工具或者一些购物软件在“偷听”我与朋友们的日常对话,记录下我们使用过的高频“词汇”。

印象最为深刻的几次是我与朋友在线下喝咖啡的时候讨论过某个品牌的某款香水,晚上回到家打开某购物软件,那款香水就出现在推荐列表里。

有几次,和人在即时通讯工具里面讨论过一些被漠视掉的社会呼声,随后不久在同一公司的浏览器里面,我们都看到了与之相关的一些“引导性”的解释。

这是件“细思极恐”的事情,若是有一个“直接且明确”的答案,带给我们的震惊,不亚于突然意识到过往那么长的时间里,自己原来一直是在“裸奔”。

当然,这些也有可能是我的“被害幻想”,也极有可能被“更大的声音”判定为“被害幻想”。不过,互联网走到今时今日,流量点击与资本权力已经牢牢地绑定在了一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纷杂的、鲜活的、微弱的声音都被“信息流”给淹没了,你能看见的永远都是“你想看见的”以及“想被你看见的”。

倡导平权,为自己以及所有性侵受害者发声,最终改变日本法律的一位女性当事人伊藤诗织曾说:对细小的声音,侧耳倾听;对巨大的声音,保持质疑。

如此的清醒,不是人人都有的。当然有些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觉得很多事情只要自己不沾,因此与之抗争所带来的损失就不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却忘记了这个世界,所有人的命运早就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另外一些人却是永远都不叫不醒的,不会质疑,甚至不会犹豫,永远都是被牵着鼻子。

“人间清醒”,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