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硬与柔软之间,某个恰好的平衡点

文 / 左叔

人一上年纪就容易固执,常常处在一个“劝不动”的状态下,明明心里面已经接受了新生事物和观念,但一转头,旧生活的印迹还是引导着他走在过去的老路上,父母的“消费观”多半就是如此。

可是这个问题,是从几时开始由一点点生活的印迹,慢慢内化成一个人做人行事的准则的呢?是年纪使然,还是人开始拥有了内化的“信条”后,就不再容易被人左右了呢?

有人说是“好奇心”,当一个人丧失了对这个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就会容易变得固执。我觉得不尽然,当然,这个想法本身也很固执。

在我的观察里,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渴求,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上了年纪的人会忽然对此前没有接触过的“保健品”怀抱巨大的热情和兴趣,虽然这个“好奇心”的确切指向是个人健康,但对于他们而言确实也是此前的“未知领域”。他们“好奇心”的落脚点,不再是新生事物,而是此前被自己忽视的那部分。

曾经年轻的我,对观念上的“固执”很反感,这种反感常常表现为无法撼动和改变他们的无力感。当被这些“固执”钳制的时候,就有想要“叛逆”一把的冲动。我在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之中,矛盾最为突出的就是某几处人生方向上的选择。

作家刘瑜曾说,年轻人常常觉得自己很叛逆,但是回看历史,年轻人常常是最随波逐流的,因为他们的内在自我还不够强大,所以往往隐身于群体去获得力量,把潮流当作思想。

彼时,我们有一点点像海绵,这个世界里,在各式各样的潮流之中,涌动着无数新奇独特的观念和想法,它们都能够迅速让我们丰满和充盈起来,让我们看起来足够饱满且强大。

然而这些我们以为已经拥有的东西,其实并不属于我们,在遇到压力和摔打的时候,它们会离我们而去,当然也会有一些,纵使如何用力拧挤仍旧会残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就是在这个过程之中,逐渐地强大且坚固起来的,拥有了立得特别牢,不能被撼动的“自我”。可是到了某个程度,我们吸纳新生事物的能力就变弱了,那些“坚硬”的部分成为我们对抗防御这个世界的铠甲,同时也变成了我们包容接纳这个世界的屏障。

在坚硬与柔软之间,在对抗与包容之间,一定有一个恰好的平衡点,如果有办法能够让这个平衡点持续的时间可以再长一些,我觉得这应该是此生最美好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