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的生活:抵过日日消磨不负此生所爱

言叔夏 著 / 没有的生活 / 新华先锋 / 台海出版社 / 试读购买

文图 / 左叔

读对岸作家言叔夏天的这本《没有的生活》,我总体感觉与写推荐序的韩丽珠近似,有着一种“之间的风景”,“在小说与散文之间,在现实和虚构之间,在亲密和疏离之间……”除此之外,我还能读到朱天文或者朱天心这些对岸的作家,在她写作里“穿行”过的印迹。

这种“穿行”多半是由阅读达成的,欣赏某位写作者,然后大量的阅读之后,某些东西会留在后世写作者的指尖。这感觉,就像一支原先用蓝色墨水的钢笔,纵使洗净了之后去改用黑色的墨水,总在一开始的时候还会留下前者的印迹一样。

文本虽然是最为浅层的、最容易近似的部分,却也是最直观的载体、是“皮毛体系”里的基底,具体操练的“实物”,没有写作者都没有办法绕过它。每个写作者都在文本之中藏着自己的“指纹密码”,这个“指纹密码”也叫作独特性。当然,绝大部分写作者开始的时候是在摸索,尔后慢慢形成属于自己一整套体系风格。

我没有考证过“九歌年度散文奖”获奖作家言叔夏的这本《没有的生活》其中收录的文章处于创作者自身演化的哪个阶段,但我总觉得是多多少少有一些早期的作品,因为我看到了墨迹之中或多或少还有前人留下来的印迹。一开始,不是什么坏事;但长久了,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这本书的“母题”是青春与孤独。在我的印象之中,这是对岸很多艺文作品常见的主题,无论是文字、歌曲还是影视表演。仿佛那个岛上永远都是瓦蓝的晴空底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一根绳的两端系在相邻的两株树上,刚刚洗净的白衬衫就晾在这根绳上,透着柠檬草的香气,或者是骑行单车的少年,穿行于阳光斑驳的树荫底下,背影里有敞怀的衬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动静。

当然在这本书之中,孤独的成分和剂量要更重一些。字里行间的孤独,既是现实层面上的独居、独行、独立思考所带来的孤独处境,同时也是心灵深处的、原生家庭层面带来的,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对于写作者来说,无法排解这一切的时候,将它们写下来是最好的办法,既是给予自己一个纾解的管道,同时在芸芸众生之中听到回音的可能性。

当然,这本书里还有其他吸引我的点,比如我们要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之中的虚无对我们心心念念之事的消解?“那堂课坚苦磐石般地开在早上八点(这种超现实的时间),难以排调,而我长年日夜颠倒的作息,又使我必须在整夜无法入睡后的凌晨四点钟,背起整座黑夜出门搭车。”谋生需求与理想生活之间的拉扯,这是人人都有的困顿。

与一时打击相比,这样的日日消磨最为容易瓦解一个人的雄心壮志,也特别容易让一个人就此沉沦下去。最近一些大城市的“流调”公布了一个人的行动轨迹,你便可以看到一个成年人在生活之中所承受的诸多负重。他们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从一座城市这一端到城市的另一端。如果没有防控的要求,“别人不知道你背后所来的旅程,原来竟迤逦着一百多公里的黑夜”。

不负此生热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在烟火生活里面码字,在日日消磨之中追逐自己所爱之事。如果只是一时半会儿附庸一下风雅,而不是真心的喜欢,极难在漫长的岁月里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