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少年!那些此生未曾见识的风景,正在朝你一步步走来

文 / 左叔

昨天中午和人谈一些来年的规划,末了说了两句各自孩子的教育。小升初“择校考”近在眼前,其实各家都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往前赶。身为父母的我们,内心里也藏着一些已经浮动的思量。如果你有孩子,相信也会一样。

本地的教育一直被诟病,身边人的孩子都纷纷往大市的重点学校跑。小升初的“择校考”是除了买均价6万以上的学区房之外的另一个通道,也是挺让人“提气”的通道,毕竟不是光靠“钱”砸出来的。对于父母而言,也是无形竞争之中极为体面的“一役”,人的“虚荣心”有时候就是这么浅薄。

下面都是“父母经”,如果你没有孩子,读到这里便可以了。如果你有,不妨继续往下看一看。“五下”期末的家长会,我去参加了,也听来一些“择校考”的相关政策。首先是“门槛”,需要“五上”“五下”“六上”三个学期的期末考取得九门全A的成绩,“择校考”就在“六上”期末考后举行。

其次是“形势”,作为选拔考试,“择校考”肯定与“毕业考”不同,还题目“超纲”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数学150、语文130、英语100,很多“毕业考”能够拿到“全A”的同学,“择校考”可能都来不及将题目做完,说是前几年“择校考”的数学中位数80来分,语文和英语中位稍高一些。这样的形势之下,不去读“补习班”根本没有机会“脱颖而出”,说到底还是要靠“钱”以及父母的时间精力砸出来。

再来是“压力”,这个压力不单单父母有、孩子有,其实学校也有“考核”“排名”的压力。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均衡,但“高考”的指挥棒在那里,压力总归会一层一层往下传导的。传导到小学阶段就变成了不能“输在起跑线”,若是前几次“大意失荆州”的倒也算了,可是偏偏那些已经拿到6A的孩子,已经开始过早地背负起沉重的压力。

最后是“未来”,我个人的认知里面,初中这个阶段远比小学或者高中更为关键,“择校考”一旦成功,就意味着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住校,一种是父母陪读。那么接踵而来的问题又衍生出来了,是去大城市租房还是买房?原先的学区房要不要处置掉?工作和生活如何兼顾?每日路上来回两个多小时的通勤如何负荷?

这些都还只是具体的事务上的事情,亲情的纽带维系的不仅仅只有这些,更为关键是如何与孩子一起度过人生中的“关键期”。十三四五“青春期”阶段,身为父母的我们都同样经历过内心里的不平衡,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与现实之中的困囿之间的拉扯与冲突,也曾经让我们迷失过。面对自己的“副本”,免不了会有同样的担心。

可能你的孩子也像我女儿一样,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愿意时时与我们分享他们内心里的想法。但是身为父母,我们多多少少还是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一些。那种急迫地想要证明自己“能行”的想法,那些主动站起来想要摆脱“束缚”的想法,跟我们当年一样。

有些话无法和他们当面直接讲,但在你的心里也许都曾有过想说的冲动,你特别想告诉孩子: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算数学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你晚自习时,极圈上的夜空散漫了五彩斑斓。但是少年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此前不曾看到的景色,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可是当你每次面对他们的时候,你发现自己无法组织好语言,你不确信他们在这个年纪就会懂得“延迟满足”的意义和价值,你也不确信人生就是“投桃报李”这么简单,所有的努力最终都能这般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