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文 / 左叔

久久不见的一位朋友,再见时瘦了很多。终于让我将平常那句“客套话”讲出“真情实感”来了。

今年上半年,初初“停摆”的时候,他也曾迅速地发福过一阵子,后来觉得整个人随便做点什么事情都是比较“吃力”的状态,随即就下定决心要“减重”了。“管住嘴”“迈开腿”,人迅速地清简下来。

以前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他常常聊起下班回家之后的状态。感觉在公司里呆上一整天,一回家到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就想脑袋先放空一阵子,要让整个人先“缓一缓”才继续“心平气和”地做家事。

如果没有了这个“切换”的过程,做家事的过程中特别容易“起毛”,看这看那都不顺眼。什么水杯喝完不收,每个房间都有;拖鞋出门不放好,东一只西一只;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收拾起来很火大,于是就会“拾拾掼掼”动静特别大。

家里人见他如此,常常怼他,平时不管,管起来没完,你别做了,放在那边好了。他若是忍不住发作了,就是一场抖嘴争吵。

很多时候家庭矛盾的激化,本也不是刻意为之的,就是这样“话赶话”最后赶到了一起。他内心里常有一句潜台词,我忙工作都已经这么累了,回到家还要弄东弄西的。可是,与他生活在一道的人,何尝不也是如此呢?

他说最近半年整个人的状态有所改善。可能也是公司效益不好关系,工作量近乎减半。挣的确确实实是变少了很多,但内心还是“稳”的,开始会慌,久了反而无感了。一道“减半”的还有社交圈里的应酬,居家生活里的不必要开销和负累。腰上的“猪腩肉”薄了一层之后,他更觉整个人“轻松自在”了不少,方方面面的“续航”能力都明显提升了。

他对我说,你知道吗,我现在居然也能抽得出时间来,像你一样,每天读点闲书,在笔记本摘摘抄抄。我回他,那是挺好的。他又说,以前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天天抄东西,后来发现写字真的特别容易让人静下来,比瘫在那边“硬切换”更适合我一些。

青年作家卢思浩在《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写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人这么问你,为什么还要看纸质书,为什么还要去写信,为什么还要不远万里去见一个人。你告诉他,因为你偏要在这薄情世界里,深情地活。

这话说得有种“较劲”的味道,还是适合相对年轻的朋友来讲比较立得住脚。对于我和他这般年纪的人来说,薄不薄情,深不深情都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了,相对自在一些才是关键。日子又不是过给别人看的,整个人平和一些,周遭氛围宽容一些,已经是如愿的顺遂了。

旁人眼里的丰腴清癯不是硬性标准,也不应该成为让你觉得这个世界薄情的苛责,不用为了“较劲”而去努力,人生里深情的活法,以自己觉得轻松自在,能够负荷得了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