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绿植完整手册:如果我老去,请为我种一株开花的树

宇宙是一张连续不断的网,
触碰任意一点,
整张网都会颤抖。
——诗人 斯坦利·库尼兹

室内绿植完全手册
[澳] 劳伦·卡米雷利 & 索菲亚·卡普兰 著 / 陈晓宇 译 / 室内绿植完整手册:我的植物生活新提案 / 中信出版集团 / 雅信 / 试读

文图 / 左叔

几年前,我在豆瓣开了一个相册,名字叫《如果有一天我老去,请为我种一株开花的树》,一开始会发一些自己做园艺的照片,后来就当起了“搬图工”,将网上看到的漂亮的植物照片,也纷纷“投喂”在其中。

因为自己的照片,与那些大神级的作品比起来,确实不一个水平层次上,时间一长,我就将它们分为两个相册,自己做的那些放在了一个叫《如院》的相册里,而《如果有一天我老去,请为我种一株开花的树》里只放“森系美图”。

再早一些时候,我还申请一个域名 isenxi.com 爱森系,幻想着将来有一天自己可以有一间小店,卖卖咖啡、图书和植物。当然,这件事情现阶段没有机会实现,未来会不会实现也不知道,而那个域名我没有续费已经失效了。

絮絮叨叨地讲这么多的主要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想证明自己也是“迷恋植物的人”,读这本由两位澳大利亚的“植物达人”劳伦·卡米雷利、索菲娅·卡普兰共同著撰的《室内绿植完整手册》不存在所谓的“偶然因素”。

纵使千回百折,人终究是要与自己钟爱的事物相遇的,更何况这本书的照片和装帧“满眼是绿”,在这个充分焦躁和绝望情绪的初春,所有透着生机的事物都是有疗愈作用的。植物承载着这样的功能,站在它们的绿荫之下、置身它们的芬芳之中,人会拥有难得的宁静与怡然。

与我同龄的人,童年多少有一些乡村生活的经验,对于农事虽不曾亲力亲为地做过,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而那些散落在乡野里的家常花草,应该是我们日后深居钢筋水泥丛林里亲手实践室内盆栽的“样板”。日后伺弄花草所有的经验积累,溯源几乎都能追及到那个时候。

《室内绿植完整手册》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个综合型的“杂志书”。既有养护的常识,又有植物的图鉴,同时还有对“植物达人”一些园艺店主或者复合型的“园艺工作者”的访谈。

透过这本书,你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寻常可见的家居植物,在不同的地域,被唤作另一个名字,粗粗地领略文化差异造就的不同。当然,也会在诸位“园艺达人”的谈吐中找到意识相识的观念。

当然也有养护的干货,不过这些干货对于我而言并不是“秘集”:室内植物的死因很多是因为水浇得太多,对待植物善意需要适度;对湿度有要求的植物聚在一起,会因为蒸腾作用形成微气候,而更容易养护;盆不是越大越好,恰当更为关键,换盆的时机选择也很关键;植物虽不会说话,但一定有明确的信号告诉你它们的需求,这需要你耐下性子,学会仔细观察它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室内植物,对于植物而言室内是极为艰苦的环境,如果有条件需要定期将它放置在户外恰当的环境里放放风……

没有天生的“植物杀手”,所有的“秘集”都指向一个人愿意放慢生活节奏,停下来倾听植物细微的呢喃。

书的两位作者都是澳大利亚大人,而这段时间澳洲山火仍在持续。人们都在同情大火中无处可逃、濒临灭绝的动物,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那些付之一炬的草木伤感落泪。

不过有一张照片,还是打动了我。那就是在一片焦黑的荒原上,已经碳化的枝桠间、落满灰烬的草窠里,又萌发出细细密密的新绿。

所以,如果有一天,我老去了,请为我种一株开花的树。是的,对于生命而言,死亡是必然而至的,春天同样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