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无法自愈的困扰,不妨试着将它写下来

文 / 左叔

前几天,试用某个政府开发的小程序时,发现“大数据”关联了自己7年前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的取证信息。

当时以“低空飞过”的成绩取得了从业资格证,现如今看来还是觉得特别庆幸,就随手截了一张图发在了朋友圈。

不曾想,没过多久就有朋友私底下来问,找我网络咨询如何收费。说实话,我一直对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咨询这件事情怀抱质疑。

虽然我的理论和实操成绩勉强及格,但我还是记住了一些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而网络咨询过程之中的不确定性,是有违这些基本原则的。

身为朋友,我还是会给出一些建议,比如去原先的诊疗机构定期回访等等。有些问题,只有在直面的状态下,才能走出见到压力就想逃避的行为模式。

即便是面对面的定期咨询,最终推动一个人能够扭转想法,从困境之中走出来,咨询师所能调用和激发的,本质还是咨询对象自己想要向上的内生力。

说到底,一个人有难以走出来的困境,是自己作茧束缚了自己,而走出这些困境,本质上还是要靠与自己和解,进而释放自己。

人生苦短,我们总归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压力,会有难以宣泄和排解的时刻,家人朋友作为我们的社会支撑系统,会吸纳掉这些负能量,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撑。

然而,有些困苦也未必能跟他们讲。在状态还可控的时候,我通常会建议,将这些让你觉得困扰的事情写下来,不必承受难以启齿的压力,不必担心走漏风声的可能。

在写下来的过程之中,我们会思考的过程,会推敲前因后果,这个过程本质是“反思”,极有可能帮助我们找到造成困扰的错误归因,进而解开心中的那个疙瘩。

这样做是否有效,在文艺创作当中也有侧面的印证。“史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从文学创作来看,对于书写者而言,纵使不幸也是一种赠予——只要他没被击倒,就可以反向吸收、转化它。想想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以及他所留下灿若星河的诗作,便是命运没有击垮他的例证。

诚如毛姆所言,能够领悟生活的浪漫,需要跳出自身,拥有旁观者的视角。同理,我觉得将困扰写下来,可以在某个层面帮助我们,拥有这样的自由切换的视角,从而在看待一些困扰时,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