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文稿:沉马

朗诵作品沉马现场照片
感谢 天赐 提供现场照片

文 / 胡世宗

一匹马
一匹将沉的马
将没顶于泥沼的马
在挣扎
在徒劳地挣扎
加速死亡的挣扎啊

走过它身旁的红军队伍
竟因它
发生一场小小的厮打

几个饿得眼蓝的士兵
用刀子在马身上割、挖
一块块鲜血淋漓的马肉
一块块诱人的活马肉啊
篝火在远处燃烧
像救命的神火
闪现于天涯

另一些也是饥饿的士兵
冲上去制止、拦阻
有的竟动手打了对方的嘴巴
嘴里还不停地骂
“娘个皮!
没种的!
饿疯啦?”
一边骂一边抚摸
那直立的、颤抖的马鬃
痛心的泪水哗哗流下:
“它跟我们走了那么远
这马这马……”

饥饿的魔爪
使多少铁男儿、硬汉子
猝然倒下
还有茫茫远远的路
等待他们去趟、去跨
反正这匹马已无可援救
不是没有良心

没有
办法

那匹马
终于整个地沉没了
泥水弥合时
竟没有一丁点声响
也没有人的喧哗
静得出奇
静得可怕

萧萧晚风
吹亮了远方的篝火
天边残留着
一片马血样
鲜淋淋的晚霞

创作背景

一匹马,一匹将沉的马,将没顶于泥沼的马,在挣扎,在徒劳地挣扎着……

这幅景象,在他面前晃动,有声,有色,闪着血肉的光。1986年3月26日,重走长征路的军旅诗人胡世宗,在新晃县采访了时年78岁的老红军江文生,眼前这幅情景就再也无法抺去。

1932年参军的江文生,头戴一顶老式褪色的解放帽,蓝上衣罩着黑棉袄,面容沉静地望着远方……他清楚地记得军长贺龙、副军长肖克、政委任弼时。他说:“我要饭出身,十多岁开始要饭。参加红军就当了班长,第二年就入了党。长征时搞动员,政委说:‘我们要离开这个地区,到新的地面。’他没讲哪个地面。”

他的目光始终望着远方说:“十二团最能打仗,大小战斗,死了人,要求不见血,挖好坑埋了。我们连是前卫,六十九人上前线,伤亡二十多人。我们把烈士埋在堑壕脚下。到云南与龙云打了一天一夜,两边没分胜负,都撤退了。进了云南就更苦了,一天一晚走二百四十里路,贺龙骑马都打瞌睡。我们坐木排过金沙江。在松潘搞不到吃的,七八天没吃饭,渺无人烟,像牛掉到烂田里,人掉进水草地出不来。陷下去的,饿死的,不少。在毛都,与四方面军会合,贺龙、张国焘等都讲了话。贺龙讲了几句讲不下去了,掉泪了,我们牺牲的同志太多了。”

江文生老人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他说:“有一匹马,掉在泥沼里,眼瞅着一点点往下陷。有几个饿急眼的战士要上去割马的肉。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人都饿昏了,革命还没完,吃了马肉就有力量走出去。可有更多的战士上来阻拦,不让割……”

啊,这个情景太惨烈,太感人了!沉马!沉马!“我要写!”

当夜,胡世宗激动得睡不下,他在小本子上起草,把那幅景象凝固在激情奔涌的笔下。

作者简介

胡世宗,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祖籍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共党员,作家,诗人1985年毕业于辽宁省党政干部基础科自修大学。歌手胡海泉之父。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十六军政治部文化处干事,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干事、副处长、处长及创作室副主任等,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北国兵歌》、《鸟儿们的歌》、《雕像》、《战争与和平的咏叹调》、《沉马》、《永存的雪雕》、《放歌新世纪》、《胡世宗诗选》,散文集《当代诗人剪影》、《当代诗人剪影·续集》、《铁血洪流》、《漫漫红军长征路》、《丝绸之路》、《关于酒的絮语》(合作)、《红军走过的地方》、《美文经纬·胡世宗卷》,长篇纪实文学《坚贞不屈的赵一曼》,诗评论集《关于诗的书简》,电视剧剧本《冬天也是春》和著名的《军歌嘹亮》,电视专题片撰稿《体坛尖兵叶乔波》、《今日高玉宝》(均已录制播出)等。部分诗歌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和《中国新文学大系》等选本。

《当代诗人剪影》获辽宁省1979年-1989年散文创作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神秘之旅》获辽宁省1980年-1990年报告文学优秀作品一等奖,报告文学集《最后十九小时》获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新作品奖一等奖,歌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获1996年中央电视台军旅音乐电视大赛银奖、首都庆祝建国50周年歌曲征集评选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