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处不厌的第一条是各持本份

文图 / 左叔

午休后,一位朋友在微信上与我聊天,表示了对另一个朋友近来家庭变故的关切。我知道她的顾虑,既想要关心,又觉得牵涉过多的隐私,于是两难之中就不知道从何处开口。我就借来这两天读来的一句话来开解她,“所谓礼貌,大概就是各人以本份相待。”

这句话的意思,就如它字面上呈现出来的一样,我们每个人尽自己的心,做该做的事情。说回到她的顾虑中来。以我的理解,虽然那位家庭遭遇变故的朋友在聊天之中,不得已说了一些关于个人的私事,但自始至终都不曾伸出手来求助。众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听闻她身历苦难其实已久,几乎都是震惊的状态,可是静下来仔细想想,大概也都意外她这些年来乐观积极、淡然处之的坚韧。

不管你承不承认,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在无形之中都有一个所谓的边界,即便是再亲密无间的人,彼此都会形成一个自我的边界。每个人在天长日久之间也自会形成一套与人相处的“准则”,有时候这些“准则”不可以捉摸,有时候这些“准则”会极其微小具体,具体到“微信会不会主动添加别人为好友”这样的小事情上。

既然有人与人相处的边界存在,既然每个人都有与人相处的“准则”,那么自然就会有边界被打破,准则被违反的焦虑在,虽然对于某些人群来说,这些焦虑表现得并不特别明显。但是对于另一些人而言,“越矩”的焦虑会给人无形的压力,这一点其实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原先的工作环境,同事之间其实是没有太多的隐私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边界常常会公私不分。尤其是在基层一点的工作环境之中,平时工作生活在一处,饮食起居、家长里短、大事小情都避不开,尤其像是过往人情社会的翻版。

在这个环境之中,一旦有人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变故或困难,就会有行政上的、人际关系上的各种社会支撑系统去干预这些难处。一些特别有经验的基层工作者,甚至会通过“吃饭看饭量”这样的细节,观察到一个人内心是否因为遭遇某些变故而产生波动,进而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工作。

身处其中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支撑干预系统很好,有它效地化解了很多不可控的不利因素,通过维护个体的稳定从而保持组织整体的稳定。但当我有机会跳脱出来重新来看的时候,却发现这种无形的手伸得太深、太长、太周密,在给予人支持和保护的同时,也扼住了很多人的自由意志。

我不想举过往工作环境当中负面的例子,但我知道一定有,而且还有一些是由我一手造成的。我知道,在那个当下,我觉得妥善解决了一个“麻烦”,给予到当事人正向的帮助,但对于当事人而言,这个看起来已经顺利解决的“麻烦”,往往需要花上半生的精力去弥补。当太多的外界的干预因素,有些看似正确的决定,也许已经不是那个人的自由意志了。

相对于有组织架构、人际紧密的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似乎更松散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久处不厌的第一条,我觉得是各持本份,做力所能及该做的事情,即便是出于好意,也要对方点头认同才好。如果一个人遇到困难不伸手,自然有他的顾虑,你可以暗中相助,也许不便当面戳破。当然,我自认做得并不好。以我“好为人师”的一贯表现,其实我是很难控制自己不去“给别人意见”的。当然很多时候,我也在用“佛渡有缘人”这句话来努力地控制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