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欢喜过生活:内省是一种特别的力量

内省是一种特别的力量

文图 / 左叔

林先生是台湾文学的泰斗,他的散文自然也就是大家的标杆了。这几年,他的文章既有入了汉语教材的,也有成为各类“人生大考”的考题的。这些细节在书序中,林先生一并都致辞感谢了。写作者是孤独的,尤其是在未成名之前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之中掘行,但凡有回应都是莫大的鼓励。

这几年,“鸡汤书”横行。林先生的这一本《心有欢喜过生活》,也有脱不了的“嫌疑”。但凡劝人向善、通篇说理、宣导正能量的书都极容易被判定为“鸡汤”;如果拿着人性的丑恶当作现实,以“与其,不如”这样的句式劝人变成世圆滑,甚至宣导以恶制恶的,那多半就是“毒鸡汤”了。

谁说过的,没有谁的书整本是好的,也没有谁的文章通篇是好的,里面有一两篇,一两个段落是好的就已经是上品了。林先生以佛之惮意劝人不要“以浊为欢”,这本意是好的,但心态总归是狭隘了些。“以浊为欢”不是“以恶为喜”所以本质上并不恶,只是品位低了一些。

我个人以为这样的事情,也许心态更开放一些为好。这个世界的精彩之处,不就是多样性、人人各异么?如果世人都“以清为欢”,会不会也太无聊了呢?以什么为欢喜,多半与一个人成长环境相关,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最后又变成左右你喜好的关键性因素。人人都一样的诉求,怕是那些书、那些路、那些人都不够用了。

林先生在文章拆了两个字“忙”与“盲”,他说一个是“亡心”、一个“亡目”,他还提到了李宗盛写得那首歌《忙与盲》。我虽然不太喜欢拆字这样的手法来说一个理,但我但是喜欢他由此得出来的结论,很多时候,我们的身心状态与自己心性的是否单纯相关,单纯的心态更容易让人保持对自己的生活追求的定力,这一点在这个匆促浮躁的世界里不容易得。

引经据典也是常见的行文手法,林先生在书中用了一句“土能浊河、不能浊海;风能拔树,不能拔山”,说明人心性的重要性。我后来翻查了这句话的出处,网络的资料显示是唐代罗隐的《两同书》。这两句话,于我而说倒是挺受用的,以我有限的经验来看,让别人闭嘴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先强大了,即便自己身是似河,但一定要心似海。

我读林先生的书不多,上学的时候读过一些,此后就没有再读了。为什么没有读?我觉得于我而言,可能生活更像是一本书吧。林先生的书偏向于自省,这也许与他的经历相关,经历过少年勤奋取功名,又经历过断崖式的抛却既得的一切,寻求心境上的平和。内省让人保持某种特别的清醒,去解生活里纠结的扣子,先说服自己看淡,再让人据此获得从容。

内省是一种特别的力量,总能让人在迷茫困顿之中凿壁偷光。

林清玄,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连续十年上榜“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5岁入山修行后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文章曾多次入选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学华语教材及大学国文选,更是大陆高考语文试卷的热门材料。笔耕四十余年,摹写散落在生活各处的禅机,持续给国人带来清雅的享受和禅意的领悟。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林清玄经典散文精选
出版年: 2016-1
页数: 272
定价: 39.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548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