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那些脑补的画面中过完了这一生

她在那些脑补的画面中过完了这一生

文图 | 左叔

七骨仙一直记得读书那会,教现当代文学的教授总喜欢兜售他那套理论:一个好的创作者,必定要有高超的生活观察技巧,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情感诉求投射在其中,达到超脱现实的忘我境界,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令人昏昏欲睡的暑热,那个年过半百,却依旧顶着一头如少年般毛糙头发的教授,站在没有空调的阶梯教室讲台上,汗流浃背地拿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一些资深演员的事迹来说事,说他们如何蹲守在群众之中,观察老百姓的日常起居、行为举止,混迹在人群之中,无台词的即兴表演,逼真得连当地老百姓都没有发觉异样。

可是,七骨仙对教授的那套理论却不以为然,并不是这样的理论缺乏实证依据,没有可取之处,而是这套理论远在她世界之外,而她一直认定自己是个实用主义者,用不上的东西尽量不沾身。当然,她所面对的现实也让她没有办法不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与很多被照顾得很好的同学相比,她需要为每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操心,虽然现如今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大的数目,但对于她远在东北乡村的家庭而言已经是惊人的数字了。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母亲曾经在夜深的坑上与她聊过。

母亲劝慰她时,用的是她自己在田野生活里积累来的那一套理论:女人到最后总归还是要嫁人生孩子的。她借着窗棂透进来的天光,看着母亲在暗夜里轮廓,见到一个被人生黑暗困着从未见过天光的人,心中满是悲悯。她意识到每个人都被局限,永远无法突破那身处的格局。母亲的那一套理论只能行走乡野田畴之中,而并不是她想要的更为广阔的世界。

她的学费和生活来源除了一部分是靠奖学金之外,更大一部分是靠在一间文学网站写作获得的。她觉得她的写作正与教授的理论相反,并不需要太多的生活观察,她一直担心的事情是她想象力的缺乏。

那是一间以玄幻穿越小说为主打的文学网站,她以追随者等待连载的迫切心态为生,并且在圈中小有名气,而七骨仙是她随手取的笔名,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事隔多年之后,她偶然得知“骨仙”是一种药,功效填精益髓,舒筋活络,养血止痛,多用于治疗腰腿疼痛、须发早白等症,她这才意识到冥冥之中有股力量。

出社会后,七骨仙的人生还算顺遂,应聘在省级群众组织的机关报社里当编辑,朝九晚五没有业绩压力,日子过得清闲自在。又过几年,玄幻穿越小说赶上了大热题材,她的多部作品售出了影视改编权,她也得以赶在房价大涨之前,在长三角的省会城市安身立命。

纵使她心中仍有诸多不认同,她的人生还是应验了母亲的那套行走乡野的生活理论,结了婚、嫁了人、生了孩子。丈夫也是东北人,专业背景也极为相似。她像很多寻常的女子一样,在经历了猛烈的追求,品尝了爱情的甜蜜,遭遇了浪漫的求婚之后,开始应付柴米油盐,回归到世俗生活的寻常。

丈夫在一间知名的都市晚报做记者,主持一个群众求助类型的民生栏目,扮演生活百事通和媒体监督员的角色,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帮着老百姓解决家长里短、矛盾纠纷,半夜被电话抓起来从来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多年生活养成了默契,她不必等他回家吃饭,他也不必报备日常行踪。

业余时间,她仍旧在写玄幻穿越题材,作品数量上依旧高产,只不过她自己知道,她的写作已经渐渐进陷入了某种既定的模式,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正在消解流逝。好在她的读者并没有与她一起停留在原处,追随的她的人群换了一茬又一茬,永远都是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

七骨仙一直觉得她的才情不能再在“开坑”与“填坑”之间消磨了。她换了一个平台,换了一套文笔去写婚姻情感、家居生活,结果反响平平,这让她有极度的挫败感。后来,她在王安忆的小说中读到了一行字:顺遂的人生总是缺乏想象力。她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根源,但却不可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动荡起来,这个时候她想起那个头发毛糙的教授。

她开始学着观察生活里随处可遇的陌生人,帮人接送孩子的小保姆,身上一件与气质不衬,超越收入负荷,略显超龄的新衣服,为何让她面带春色喜不自禁?那个在地铁里拖着行李箱,妆容依旧精致的空姐,下了夜航的班却没人接送,是不是刚与富贵公子分了手?她习惯性地去脑补情节画面,靠着自己的文笔投入到角色里忘我表述,笔下的作品渐渐也有些生色。

就在她觉得可以随着玄幻穿越题材退热,完成自己在写作层面转身之际,她有留心观察到丈夫的一些反常的细节。凭空多出来的,未经她手采买的内衣裤;夜归时身上沾染的连烟酒味都盖不掉脂粉味。她一开始以为这只是写作者众多“职业伤害”中的一种,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想象并非多余。

在她纠结取舍之际,她的身体起了变化,一开始仅仅是腰腿酸痛,很像坐月子时留下的劳损,后来演变成偶发性的阵痛,发作时常常令她不能直立。由于担心在后续的抚养权官司中失利,她一直都隐瞒着丈夫,独自一个人面对医院的诊断结果。主治医生大概也从她的独来独往中脑补到一些什么,最终坦白地告诉她已经是骨头上的问题了,治愈的可能万分之一。

她终于可以坦然地面对取舍了,纵使丈夫以足以登上社会新闻版面的姿态向她悔过,以图证明那只不过是男人逢场作戏的荒唐,她仍旧头也不回地坚持着签字办完手续,放弃抚养权,出售名下房产,变卖身外之物,留了一部分钱给父母,终止与媒体合作专栏,草草填完那些还有可能再续写下去的“坑”,裹了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大衣,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出了门。

漫无目的地旅行,身体的状况只能允许她去往坐高铁便可以抵达的城市,她用手机APP预订居家客栈,洗衣做饭住上几日再去往下一处。七骨仙从不去逛名胜景点,而是流连菜市排档,在城市的烟火味中穿行,喧哗的市声以及那些迎面而过的陌生人,惯性的脑补画画里是永远都未完待续的“坑”,这让她可以暂时淡忘掉孤独面对死亡的恐惧。

去往武汉的时候,七骨仙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负荷再多,她甚至想过解脱的方式,但终究没有去做。世间多少还有些值得留恋的部分,前夫的悔过、孩子的哭泣,还有那些草草填完仍没有做到完满的“坑”,她无法预估自己是否会后悔,所以只能听之任之地任由这副躯壳依着自己的定律往前走。

武汉是座人间烟火味四溢的城市,蓬勃的夜生活,涌动的人潮,即便在最粗砺的地方都勃发着生命力,这让她的人生无望感消解了不少。这其间,她的主治医生也多次给她打了电话,推荐了新的治疗方案和靶向药。她忽然意识到,这许多年都极少听得进他人的意见,但后来还是在不知不自觉中活成他们说的那样,也许可以试一下,哪怕真得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她订了票结束武汉的旅行,坐上出租车准备返程。从东湖租住的客栈去往武昌火车站的方向,出租车路过一个十字路口便被堵住了。附近就是武汉大学附属医院,进进出出的车辆多,加上擦碰小事故,交通拥堵再所难免。在等着通行的时间里,她有留心到站在街边公交站旁的一对男女,却不太像是在等公交车的乘客。

女的面对着街面,远远地看大概也就四十出头的模样,上身是素色的紧身衣,下面配着缀满花案的大摆裙,一双平底鞋。如果不是头上严严实实地裹着头巾,那个女的看起来与寻常热衷广场舞的街坊大姐并无二致。可是,七骨仙知道,在她就诊的病区随处可见这样的头巾,常用来掩饰治疗过程中脱发的副作用。

那男的背对街面,看不出年纪长相。七骨仙只能从他们的举动判断他们在争论着什么。女的情绪激动时,将双手举到胸前,徒劳地抓握着空气,然后再狠狠地甩到身后,那动作有着舞蹈动作的夸张,却又不失生活中的寻常。等公交车的路人纷纷侧目,既保持着所谓安全距离,又被好奇心扯回耳目观察着他们的争论。

七骨仙无心八卦,可脑海里却止不住地涌现出画面。他俩第一次见面,江滩夜风里,她被他的笑话逗得吃吃地笑;后来他因为争风吃醋,与她的舞伴大打出手,很长时间她不再去公园,以免看了之后心痒;他俩在汉口的老房子里热烈地做爱后幻想未来,结婚生子日子却一直不曾如他们所想,平淡得如流水一样;他们不再关切彼此,以为老夫老妻都是这样,她在寂寞中去公园里捡起了旧好,可他再也没来挑衅她的舞伴;再后来,她生了病,他移了情,她有不甘,他也有不愿,他们就这样棋逢对手、此消彼长……

交警很快赶到现场疏通,交通很快恢复了正常,但仍然阻止不了出租车司机用汉味的脏字咒骂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设计。那一对陌生的男女被远远地甩在身后,七骨仙又重新置身于川流不川之中,她忽然意识到,在那拥堵的几分钟里,她已经在那些脑补别人的画面中过完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