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孙衍
图 | 米饭
最近一期的《金星秀》上,金星说和孟非在一次饭局上吃饭,本来聊得挺拘谨的,后来说到大家最讨厌的主持人时,竟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同一个名字。因为都是同行的原因,也可能是顾及各自的面子,金星并没有把这个主持人的特征说出来,所以网络上众说纷纭,有说是乐嘉的,有说是周立波的,也有说是湖南卫视某著名主持人的。其实他们都只是胡乱猜测而已。
依稀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晚上,黄菡老师与我们一道共进晚餐,席间问孟非有没有空过来。结果,电话打通后,孟非很爽快地答应马上过来。当时,他刚录完节目,一副风尘赴赴的样子,一进来就与我们寒暄握手。坐定后,本来同样有些拘谨的场面顿时也热闹起来。我记得当时还有著名作家苏童在场,孟非就坐在他的旁边。
就在那天,孟非提起那件事,当时的《非诚勿扰》正如日中天,他说自己那天去北京开会,路遇上海某卫视主持人,那主持人体型肥硕,眯眯眼,见到孟非后就是称兄道弟,一顿猛夸,说节目办得好受观众欢迎之类的。到北京后,由于是分组会议,他们被分在相邻的两个会议室。会后,孟非听朋友说,这位主持人在隔壁的会议室大力批判孟非主持的节目低俗,怎么能容忍这样的节目继续播下去,等等。孟非一时语塞,不曾想那主持人看上去慈眉善目,却人前人后两副面孔。
那次会议后,孟非主持的节目拿了大奖,受到了褒奖。不知道坐在台下的那位主持人作何想,是不是会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那位主持人我在上海的时候见过,那也是一次偶遇,就在上海最热闹繁华的淮海路上,据说他就住在附近。那天见他一个人穿行在街道上,因为身形的缘故,一下子就能被人认出来。他倒是笑呵呵地抬手与路人打招呼,眼睛眯成一条缝。
这次,孟非再度对金星提起,必是对此事耿耿于怀。孟非说过,其实并不介意任何人对节目提出建议和意见,但作为国内同样知名的主持人,这样在背后指摘,当面又夸赞的做人方式,实在令人费解。金星用“小人”来诠释这种人,倒也不算过分。
我们一生中哪能不遇见小人呢?上学的时候,怕那种给老师打小报告的;工作了,又总能遇见那种给人穿小鞋的;就算你走在路上,也不时会遇见给你车胎放气的,开车别道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记得刚当兵那会儿,被分到连队做文书。那时候,能在一群新兵蛋子中脱颖而出,当上连队的文书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与我分在一个宿舍的还有一个同年当兵的老乡,他本来有机会做文书的,但因为我的出现,他只能做上传下达的通信员。
这位老乡有点小机灵,眼睛溜溜转的那种。用北方人的话来说,就是很会来事儿。隔三岔五上街给领导买日用品,也会时常叫家里人买礼品过来送给领导。生活上更不用说了,他会每天起早贪黑帮连队干部打好洗脸水洗脚水,牙膏也挤好放到刷牙缸上。
虽然说这些在部队的传统习惯里,都是一个新兵应该做的。但他那种争先恐后怕被人抢走风头的样子,还是令很多战友不满。而我生性清高孤傲,倒从不与他争抢这些,而是专心致志地做我的本职工作。幸好,连队干部非常信任我,视我如可造之才,经常劝我多读书,好以后考取不错的军校。
很快,连队换了一个指导员,那个指导员只有初中文化,军事素质也很一般。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经常无法正常沟通。而这一点恰恰正中老乡的下怀,每天,他都将指导员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而指导员也是挺享受这些的人,便乐在其中。
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了,那时候的杂志在登载了稿子之后都会把作者的联系方式附上,就像现在写文章的人喜欢将自己的公众号附上一样。因此,我经常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有男生来讨教写作的方法的,也有女生表达敬慕之心的。由此,我也结交了一些不错的笔友,经常书信往来。
一直对我抱有戒心和妒意的老乡,便趁有次我请假离营为连队办事的当儿,向指导员汇报了我的种种“越线行径”,那天我回来得晚,正好中了他的下怀。指导员把我叫到办公室,恨恨地批评了一顿,说我已经违反了部队的多项规定,一再地越雷池,知不知道这样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的。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为连队的公务跑了一天,累得筋疲力竭,回来被这样训了一顿,我非常委屈,只好用质疑的语气向指导员发问:我到底犯了什么错误,让您如此大发雷霆?我又到底哪条触犯到了部队的规定,让您大动干戈?我交笔友是真,但我交的都是文友,有据可查,中间并没有哪位领导找我谈话说这是不可以的,是违反规定的,现在突然这么对待我,我接受不了。结果,指导员无言以对,嘟哝着说你回去反思吧。
回到宿舍,许是老乡觉察到了我身上的火药味,虽然灯已经熄了,但我能感觉到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样子。面对这位平时以哥们兄弟老乡自居的战友,想起他平时一副谄媚的面孔。我对他说,你记住了,我从没有做过对不起你的事,你这样对我,我不会原谅你。今晚,我不是你的朋友,以后也很难讲,你好自为之。
几年之后,我已经在上级机关工作,那位老乡没有与我联系过,听说第二年就复员回家了。而那位本应体察官兵,做好战士思想工作的指导员也很快因为业务素质差,带兵无方转业到了地方,这样的人无论到了哪里也会是害群之马吧。
时过境迁,重新想起这件事时,只会觉得那是小孩子们过家家般的游戏,谁没有因为一件事而争名夺利过呢?谁又不是因为自己的处境而将某些利害强加于人过呢?只不过,“小人”终究是“小人”,心胸因为狭窄,便容不得别人一时一刻的占了上风。“小人”也没有年龄大小之分,没有职务之分,更没有学历和见识高低之分。
我们对待“小人”或许没有太多的办法,因为他们不会因为你的善意而有所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敬而远之,最好老死不相往来。
上海胖胖眯眯眼的主持人,大概只有曹先生了。
2016-02-13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