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

小学六年级时,我的班主任胡大牙拉着我过马路,一辆摩托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她紧紧拉住我,说,这些骑摩托车的啊,要我说就是亡命徒,在汽车之间开得贼快。待我们走过马路,她又说,你看那些骑三轮车的,跟解放前拉黄包车的有啥区别?坐车上的是大爷,蹬车的是劳动者,这不就是剥削吗?这社会咋还越来越回旋了?

那是1990年。人力车在我的老家刚刚兴起。自此成为这个东北小城的一道“风景线”,一直到今天。

那时骑人力车的人还少,不知道第一个想到这个谋生方法的是谁,但一块钱的起步价确实让大家感觉到了生活的便利,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骑三轮车的队伍来。
因为这个小城下岗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车夫每天在各个街头巷尾等活,没活就坐在各自车上唠家常,抽烟,或者打扑克。时间久了,竟也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团体,互相之间都认识,常常坐车的路上偶遇,还互相大嗓门骂两句脏话开个玩笑。

后来汽车越来越多,人力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引起行人不满,因为抢生意,也引起出租车司机不满,市里一度想取缔这个行业,这引发了人力车夫们的反抗,接连几天到市政府静坐,反对市里取消他们用以谋生的方法。后来市里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要求他们上牌照,要求他们交税,主干道路对人力车限行。车夫们同意了。

当然人力车的起步价也开始上涨。由刚开始的一块,到两块,到三块,到现在的四块。二十几年,涨了三块。

毋庸置疑,他们是辛苦的,也曾经想过用取巧的方法轻松一点赚钱,比如给人力车装上发动机和电瓶,但有关部门不允许,抓到就没收人力车,没办法,车夫们只能继续用最原始的劳动力赚钱。

 
当然这个行业本身之间也存在竞争,有些爱干净心思细的车主会精心装扮自己的爱车:冬天斥资给车穿上塑料外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取暖的作用;夏天有凉棚,凉棚上挂点小装饰,白色座套一尘不染,旁边还放着扫床才用的小扫把——这样的车大家总会多光顾一些,收入自然会多一些。

蹬人力车的大都是四五十岁的男人,他们上个世纪从工厂下岗,或许家中有正在读大学的孩子,或许有没有医疗保险的父母。他们大都身体瘦壮,肤色黝黑,几乎光头的短发,冬天也不敢穿太多,这样出起汗来太难受,而夏天背心板鞋,脖子上一条湿哒哒的毛巾。

甚至有女人蹬人力车。她们像男人们一样高声大气,一样弓腰卖力,一样利落,对讨价还价不妥协。但坐车的人心理总归感觉复杂:坐这车,有欺负女人的嫌疑;不坐,她们又会无钱可赚。其实她们本身没有任何错,反而会因女儿身卖男人力而获得更多敬佩,只是当女人跟男人一样靠力气吃饭时,这生活多少令人心生悲凉。

 
随着出租车和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小城里骑人力车的也变少了,也有很多人不愿选择人力车——只比出租车便宜两块钱而已,出租车又快还有空调,不是更方便吗?是的,我不知道人力车夫每天还能赚到多少钱,每个月还能赚多少钱。但冬天,当他们把我送到楼梯口,并且帮我抬下米和油时,我会多付一点钱。夏天,他们因为上坡而站立起来弓腰用力蹬车,到达目的地他们边擦汗边找给我破旧的钱币时,我都会说声谢谢。

是的,我曾见过人力车夫被城管撵得到处跑,见过冬天大雪中人力车整个翻倒在如冰的地面上,见过盛夏奋力蹬车的车夫古铜色后脖子上快速而又密密渗出的汗珠,一粒粒,扩充,又融合成黄豆大的汗粒,滴落在他们的膝盖上,脚面上,滴落在不知名的路上。

我对这个行业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是怜悯,也许是敬重,也许是对这份处于社会底层但仍奋力追赶生活的心意的感动。
生而为人不易,然,生活,更不易。

 我常常想,这些肤色黝黑的车夫们晚上收工回到家里,知疼知热的老婆准备好在清水中投洗干净的毛巾,他们痛痛快快擦好身体后坐在饭桌旁,冬天是热乎乎的炕头,炖了两个小时的酸菜汤,刚炒好的尖椒干豆腐和花生米;夏天是摇头风扇,蒜泥拌黄瓜,土豆炖芸豆和还带着水滴的蘸酱菜。共同之处是,不管什么季节,面前都会有一小盅二锅头,不多,可能只有二两。但要再加两瓶啤酒。然后日光灯下,开着电视听声音,老婆吃饭他喝酒,而桌下的狗抬着头,眼巴巴地等着捡些口福。

这大概是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知足的时刻。

所以我常常想,究竟什么才算是完美的生活。缤纷多彩人人期待,这需要头脑的智慧,思维的决策,性格的坚定,和最宝贵的——人生可遇不可求的奇妙机遇。然,生活最完美的地方大概就在于它的不完美。梦想蜕变成欲望,欲望吞噬梦想,缤纷成为沉迷,高处阅尽一切风景,最终不胜寒。

生而为人

当然这很难以对错来衡量,只是当生活只能靠出卖力气来维系时——正如电影《万箭穿心》里的“女扁担”李宝莉,正如东北小城的这些人力车夫——距离生而为人的本质的幸福才最近。因为梦想还没有化为欲望,欲望尚无资本打扰梦想,内心翻滚的,只有生的责任,和活的希望,而这责任和希望,在一次又一次挺起又弯下的腰板上,在一脚又一脚的上下踩蹬中,在用所有力气换来一身劳累的黄昏傍晚,在晚饭的二两二锅头和两瓶啤酒里,在每个上工的清晨凝视花盆里最平凡不过的蚂蚁花的时刻。

这生活的点滴,是生而为人的朴素,他们用之抵抗命运的锐利,抵抗严寒酷暑,尽管毫不掩饰,尽管粗声大气,尽管高声叫骂,尽管抵抗的力气大而力道不足,但总归没有被生活的逆浪袭倒,在命运不公的厚此薄彼中有了接近作为人的最本质最简单的幸福的途径,很难说这不是一种幸运。

生而为人,苦乐交替。
安于此而不困于此。才需要人生最大的智慧。

生而为人

欢颜

手机支付宝扫手机支付宝扫 手机微信扫码手机微信扫码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最后编辑于:2015/7/18作者:苏小旗

苏小旗,78年生人,东北女子客居江南,凭心生活,听心写字,喜欢一切需要花费时间打磨的东西,是为情意。笃信“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愿喜欢。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苏小旗」:huanyan-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