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想否定到目前为止的自己,只是觉得人生好像过得再自我一点也无妨。讨厌的事物就老实大声地拒绝,再任性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 蜷川实花
文 / 左叔
午休的时候,跟许久不见的朋友约了咖啡。自从他去了板块上工作之后,见面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难得他上午在城里培训结束的时间比较早,下午赶回去开会中间还有一点点时间的富余,大家才能得以坐下来,以各自的“艰难处境”安慰对方。
说实话,原先他走那一步,我还挺替他高兴的。虽然离家稍远了些,但是无论是收入,还是晋升空间,都体现了“树挪死、人挪活”这句话的要义精髓。
不料五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更为尴尬的事情是,每天可以在通勤班车上打个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需要自己烧油开车上下班。变化是有变化,但却是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老话里打转。
原先都是纷纷要“下乡”,现在都是纷纷要“回城”。人流的动向里,来来往往间,都是诸多现实的考量。“钱多、事少、离家近”,“老三样”总归要占一头吧。万一碰上了“三不沾”,只能在“难兄难弟”的身上找安慰了。想想别人手里的那杯咖啡比我的还要苦,顿时觉得这一杯不加糖浆也是甜的。
闲聊的时候,自然也会扯到年初三四月的时候,我也做好了轮岗的心理建设,毕竟在城区里前前后后做了五年多,已经“够本”了。兜里虽然没有多少钱,也煞有介事地去看了几个品牌的电车,毕竟腰身也不肥厚,没有多少板油可以烧。看完几家,没有一家不要排队等车的。等着等着,就彻底冷静下来了。
思来想去,还是算了一笔账,确实是不要眼前烧油的钱了,但换车也得出去好大一笔钱。三五年之后,这电池旧了,性能不佳了,是不是也会有一笔不小的开支等着付账。更为顾虑的一点就是新生事物的技术迭代特别快,产品性能、辅助功能花样不断翻新,极有可能会跟当年的MP3(数字音乐播放器)一样,从心头好最后变成鸡肋,处境尴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最近自然也在看电车,心态从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换,变成了铁了心地要换。不过,仍旧是迟迟不下手的状态。一半是看多了挑花了眼,一半是事态不明朗,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摆在他的面前。
毕竟出手的是真金白银,是可靠的流动性,到手的是“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盖”的一铁皮壳。万一有什么需要救急的,要如何调头寸才好。这事儿,说一千道一万,根本上仍旧是囊中羞涩的关系。
一杯咖啡喝完,打足精神各自赶回去上班。任性和自我这些东西,到了某个年纪就成了奢侈品,终归是没有办法做到像年轻人一样,拍拍屁股、头也不回般的潇洒,尤其是身处洪流之中,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将要去往何处的阶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