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中,迈出去的每一步更需要小心

停止没有意义的关系交情,辞去不能满足你的工作,离开无法令你成长的地方,我不会说那是去舍弃,而会说那是了解、有觉知。
—— 奥修

文 / 左叔

有没有一种可能,一个人心底里有了“了解”、有了“觉知”,但却没有办法停止一段没有意义的关系交情、无法辞去不能满足自己的工作、更是不能离开那个令自己无法收获成长的地方。

受制于种种不可抵抗的力量,他虽然主观上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却在现实中不得不委身于一隅。在这动弹不得的艰难时候,有人站出来跟他讲,“听从你内心的声音,大胆地追求自我啊!”如此,会不会有点站着说话不要腰疼?

这话,必定不是讲给瞻前顾后的中年人听的,鼓动那些热血年纪的人,应该还是管用的。最近一段时间,常常听见身边的中年提起,若是再年轻个几岁,摊上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会拍拍屁股走人的。

无奈,到了现在这个年岁了,大把的青春都虚掷了,在某一个领域里付出了太多的“沉没成本”,在某段关系投入了太多的“动情时刻”,在某处地方拥有诸多的“回忆片断”。这些东西沾染了岁月风尘,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放都不放不下,又如何才能轻易割舍呢?

有些问题非常复杂,常常三言两语很难讲清楚,而且每个人遇到的具体问题,往往又具有独特性,似乎找不到什么共通之处。但是,人在面对此类问题的心理状态几乎都是相通的。说白了,就跟排队一样。

同时几条队伍都在排,身处在队伍之中,总觉得别人的队伍比自己动得要快。前面若是有所停滞,又得不到一个确切的停滞原因的话,很多人就有点按捺不住,想要换一条队伍试试看。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自己身后接龙的人还不多。有些人大可选择反复横跳、多次试错,找到那条“动得更快”的队伍。可是随着自己付出的“等待成本”越来越多,身后的队伍越来越长,换条队伍的尝试成本也会水涨船高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人困在那里无法动弹。

讲到这里,其实身处局外的我们都看出来,破局的关键是打破“信息的不对称”。只要有个“准信”,就能解决“要不要等下去”以及“去哪条队伍里等下去”的问题。可是身处局中时,人无法拥有“全知视角”,纵然已经完成了心理建设,达到了“了解”“觉知”的境界,那一步踏出去仍旧是将信将疑的。因为没有人会为后果负责,除了你自己。

对于中年人来说,在这个问题上光有勇气和胆识还不够,还需要有远见和谋略。身处队伍的中段,既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躺平、熬到退休,又无法在轻易间重垒炉灶、东山再起,任何一步都要迈得比年轻的时候更为小心。毕竟,留给中年人试错的机会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