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不下饼,也不想人生无趣地躺平

人生,对于多数人来说,不是一种应该真诚去体验的幸福,而是在一个由各种压力,惩罚和必须去相信的谎言构成的狭窄空间里,不断去扮演一个角色的状态。
—— 奥尔罕·帕慕克 《纯真博物馆》

文 / 左叔

昨天下午两点左右接到通知,需要去某个会场去“救个急”。出发前,跟临时协作的小伙伴戏言两句:也不知道是造的什么业,需要领一份薪水打三份工。

小伙伴中有人也戏谑地回应我,肯去嘛,必定是有画好的饼。我摇了摇头说,我这般年纪,哪里还能还能啃得动饼。

年纪这东西的底层逻辑,不过就是阅历而已。一个人的能力再如何不济,在某个领域听多了,看多了,经历过沉淀和思考了,自然也就慢慢摸到了一些门道。

不过在这个事情上,人性之中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年纪轻,看不穿一些底层逻辑的时候,恰恰正是一个人创造力最为旺盛的阶段。在冒冒失失、横冲直撞之中,往往很期待有洞察世事的能力,来帮自己校正方向、及时避坑。

可是一旦经历几番受挫,慢慢悟到了一些什么,拥有了这种能力,内心里的火焰往往容易被现实浇灭,反而进入了一种“迟滞”的状态。若是绝大部分的事情,都拿现实功利的结果来统一“衡量标准”,去做这件事情过程之中,自我实现的乐趣往往就变得兴味全无。

人生中的际遇说起来是特别玄妙的,但细细梳理便会发现其中的直接与简直。事情,你去做了;人,你去接触了,自然而然地便会多出一些新的交集来,而做其他事情、认识其他人的一些机缘,便扎根在这些新的交集之中。

若是能够步入某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你会看到“口碑传播”带来人际关系的叠加效应。可能“雪中送炭”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极为重要的“资源置换”,未必会帮你我极力争取,但顺水人情、锦上添花的这样的“小动作”,多做一些不仅是给予你我的补偿,也是在做他们自己的口碑,毕竟“画饼”极有可能就是他们唯一的手段和办法,也是这个世界的谎言与真相。

反之,一个人若是被贴牢了“弄不像”的标签,确确实实是能够帮助我们避掉了一些眼下看起来令人心烦意乱的杂事,但久而久之,一些自己“有所求”的事情,自然而然也不会被“顺水推舟”送到你的眼前。画的饼不要,真的饼大概没有“上搭天线,下接地气”的非常之举,应该也是得不到的。

都说真正的勇敢,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承受各种压力、惩罚,在由谎言构成的狭窄的空间里,在看清一些什么之后,依然笃信自己,能够在做这些事情中找到某些乐趣,见识到人生,积累到阅历,结识那些潜入茫茫人海的有趣灵魂,多了一些新的交集与际遇,多了一些新的发想、新的刺激。否则,躺平的人生太无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