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想着“忍”,现在只想尽兴“喷”

别担心,你失去的任何快乐都肯定会以另一种形式重归于你。
—— 鲁米

文 / 左叔

这个城市绝对不能下雨,只要是一下雨,再叠加上早晚高峰,必定就是“粥状交通”。平常开开十五分钟的路程,雨天可能一个小时都不止。走走停停,眼前永远是被雨水模糊成一片红亮的车尾灯。

进入汛期,降水来得迅猛且集中,若是持续的时间略长一些些,那么地势较低的城西,就会有多条积水道路,开车基本上就跟行船差不多了。也对,毕竟是江南水乡,这番情韵换在别处,是不易得的。抱怨多年,依旧如故。没辙!

从某个环境里抽身出来,前几年还稍微有一些“体谅”之心,常常会站在“穿鞋的”角度上思考他们的难处。很多事情上,总有一些“信息不对称”的地方,有些“指令”只到某个层级,有些“底层逻辑”往往没有办法“讲出口”,所以挨骂背锅对于“穿鞋的”来说,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可是日子一长,慢慢也就进入了“光脚的”角色定位,缺失的信息没有办法获取补足,也不能凭空想象,自然也没有办法体谅摆在“明眼处”的那些“不合逻辑”。具体体现在个人情绪上,就变得越发得容易抱怨,看不顺眼的也不管别人开不开心,只图自己“喷”得开心就好了。

到了某个年纪,人本该平和一些、成熟一些、圆融一些的,遇到事情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以理智来梳理因果关系,找到相对平衡的化解办法,多一些对人对事的包容和体谅。事实上,很难做到。情绪往往会顶着人,冲动地做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在行径上变得越来越“愤青”,变得无所顾忌“什么都敢讲”。

年轻些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深浅,再如何得不开心,几乎都是以一种“往里收”的方式来处理,倒逼着自己将它“生吞”下去。如此的压力积攒多了,人往往会有些抑郁,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致来。碰到那些“明眼处”不合逻辑的地方,也逼着装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总在等那根“出头的椽子”“先飞的鸟儿”。

现在遇不开心的事情,化解的渠道多出了许多,也不介意自己当“冲头”,代表某类群体说一两句“站着说话不腰疼”。虽然一样与事无补,虽然一样推动不了,但是内心里的那个“阿Q”,还是会站出来安慰自己:“毕竟你讲了”。全然忘记了,讲与不讲其实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