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大的年纪,明天总归都是新的

没有任何一天会重复出现,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夜晚,两个完全相同的亲吻,两个完全相同的眼神。
—— 辛波斯卡

文 / 左叔

一度很羡慕在琴棋书画等“杂耍”项目上有“童子功”的朋友们,甚至包括现如今还“常驻”在短视频平台“哭泣区”的,天天被父母逼着要“学这学那”的孩子们。

总觉得,他们的技艺练习伴随着个人成长,技艺和心智的提升,是同频共振的,将来想要观照什么,想要表达什么,会有“得心应手”的便利。

也羡慕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相对系统、注重基础的氛围环境,即便将来除了一纸考级证书再无“用武之地”,也不便时时刻刻显摆施展,但终有一件事情可以令自己忘情专注,暂时搁置下所有的现实纷扰。

四十出头的人,成长环境多半都是如此吧。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物质上自然是没有“学这学那”的条件;加上大多数都是小城青年、小镇青年,周遭也没有如此的氛围;况且大环境尚且还是应试教育,需要靠考试入学来改变身份;当年为人父母者大概率也不会为孩子将来能够找到人生可以有所寄托的“陶冶情操”,再去多想这一层吧。

好在现如今的环境变了很多,自己也成长到可以“随心所欲”的年纪了。只要时间精力允许,想要学习什么技艺,总归有千万条途径。拜个师那种颇为正式的有,报个工会才艺班那种随便试一试的也有,自己看看网络视频,随便瞎琢磨琢磨,只图自己开心的也未尝不可。

半道出发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往往就是“一看就会,下手就废”,毕竟省去了积累“童子功”的过程,磨砺时的光阴、练习时的汗水以及失利时的眼泪……这些看不见的东西,一个人再如何去努力,也是无法补回来的。

与“童子功”们的“得心应手”相比,“心手不一”是半道出发者们最为难过的一个关口。就像一个人以前习惯了用纸笔写东西,初初换成用电脑码字时,脑袋里原本特别流畅的思绪,往往会卡壳在敲击键盘的手指尖,要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阶段才能慢慢克服掉。若是被时间效率这样的问题倒逼着,再退回到原先习惯的方式,此间来来回回拉扯反而会增加耗损。

除此之外,半道出发者们还有“补偿”心理要克服,千万别将自己成长过程中未能如愿的那些,强行施加在孩子的身上,反而忽视了自己想要得到“补偿”、获得“成长”的本心。
“一把年纪了,学了还有何用”的想法,还是过于功利了一些。毕竟无论多大年纪,但凡还有明天,总归都是全新的。

至少有一件事情,可以打发打发时间,让自己只专注眼前,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