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因为周末原本没有工作安排,所以昨晚追综艺睡得略微晚了一些,早晨虽然醒在差不多的时间段,但起床洗澡还是比平时略晚了一些。
咖啡没煮、早餐没吃、衣服没洗、#日签#没更、狗也还没遛,就在工作群里看到同事的“求助”。他身体抱恙,需要有人去帮他“顶”一个班。
这个“班次”原先既不是他的,也不是我的。后来有了“变数”,与人“商量”的时候,我原有打算主动要去“顶”的。结果是“没排上”,然后又出这样的意外,最终还是去了。不知道兜兜转转这一大圈,算不算是冥冥中早有安排。计划了一个“未按计划执行”的计划,执行了一个“未照计划执行”的执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仓促之间,人难免会有些慌乱。出了门,才想起来核酸还没有采样,幸好顺路有地方可以做,半道停车,赶紧跑去“吃棉签”。早饭倒是想起来的,从家里常备的零食筐里,拿了一两包那种独立包装的小蛋糕。有备无患,习惯囤货,是这半年大家渐渐养成的习惯。
生活中,鲜少有临时起意的事情,哪怕是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很少会出现。习惯了凡事“有计划”,这大概也是在原先工作环境中养成的“思维定式”。
在原先的环境里,面对“多线程”的任务,既需要分清楚“轻重缓急”,同时还需要在时间安排上考虑很多细节。既需要呼应整个集体全局性的工作安排,又要照顾到自己部门内部一年到头来的时序节奏,同时还要考虑到团队内部协同以及外部合作等诸多问题。说白了,既要凑别人的时间,也要考虑到自己的优先。排布这些事情,其实也在考验着一个人的协调能力。
虽然永远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有任何一周的工作是能够按照计划表按部就班地执行完的,但排好计划列出时间表之后,人心会觉得安定很多。即便是遇到临时变动,也能够在接下来的计划安排里找到“救场”的办法,因为可用的“资源”已经罗列在计划表之外了。
当然这一切皆是“理想化”的状态。临时出状况,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其实还是需要人与人在协作之中,达成某种救场补台的默契,愿意伸手帮上一把,而这其中既有团队整体氛围的促进,也有每个个体内在秩序的成就。
临时顶了一个班,没有来得及吃早餐,然后被各位小哥哥小姐姐们“远程投喂”,咖啡、水果、冰淇淋……因而心怀感恩。生活的从容,来自内心的秩序感。等到大家都熟悉了“互助”的规则,自然也就能够从容应对种种“变数”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