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高冷”,都是一种“节能模式”

我还是维持现在清高冷傲的现状就好了。 这样没有人来打扰我,省掉了许多麻烦。 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得耐得住寂寞。
—— 岩井俊二

文 / 左叔

每年筹备网络文化节,写着写着,我就会生出些许感慨来。

如今这个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万物互联,你我都在一张网之中。即便是“宅”在家中的人,看似“隐于闹市”了,其实背后还是有庞大的信息交流网络,在支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状态。

然而,这个时代也有另一面,我们每个人仍旧是一座孤岛。与以往相比,我们与陌生人建立联系更容易,我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进行交流,但面对面感受呼吸,捕捉到对方的微表情,问及内心的深入交流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还要难。

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样,总觉得有些话,尤其是求人之事,隔着屏幕跟对方讲,似乎不那么为难,若是要我当面讲,极有可能就彻底放弃了。不必见面,多了一层保护壳似的。

这几年,我也越发地不愿意接听电话,能在微信里用文字交流的,就用文字交流,不到迫不得已、十万火急的时候,我是不会抓起电话就直接打给对方的。即便要打,我也要微信上先确认一下对方是否方便,再致电过去。

搬到西郊来住,已经有五年了。这五年里换了份工作,因此也陆续退出了原本的“应酬交际”圈子,余下的还有来往的,便是三五知己了。如若有朋友叫晚上吃饭,下班前就敲定的安排,我一般都会答应。若是已经下班回到家中,再要出门穿城去吃宵夜,我便没有兴致了。

人一进家门,面对一地的鸡毛蒜皮,需要莳弄的花草,需要洒扫的庭院,需要照料的猫狗,还有最近失心疯般入坑的鱼虾,以及需要翻的书页,需要码的字,持续推进的写作计划,这些统统都铺陈开来,“寂寞”的感受是不存在的,根本再无心思出门去见人了,管他们用什么话来激我。

我觉得一个人“高冷”的状态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个人活到某个阶段,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所以在时间、精力以及待人的热情上会启用某种“节能模式”,关闭交流渠道,减少人生干扰。

你若以为,他们的“高冷”是对所有人的,那可能是彻底地误会了。请一定相信,他们的“冷若冰霜”是分人、分事的,你一定不曾见过,他们在自己钟爱之事、心仪之人面前的“热情似火”,那是因为他们在关键处打开了“全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