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唱天行有常,我们唱格物穷理,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胡适
文 / 左叔
这几年,小城的独立咖啡店越来越多,有几家会经常光顾。
常去,自然是有原因的,比如说特别喜欢某家营造出来的风格调调,再比如说特别喜欢某位咖啡师的手法,做出来的咖啡浓郁厚实,有黏在上腭处的微苦口感。
很多咖啡店常年挂着招募“创业小伙伴”的招贴,可见咖啡师这个行当流动性也是极大的,堪比剪头发的Tony老师。如果单纯是因为某个咖啡师手法而去经常光顾某家咖啡店,极有可能会出现“人一走咖啡便不香了”的状况。
磨豆、萃取、打奶泡、拉个花儿,我们这些外行人粗粗看来,做一杯咖啡大概就是这几道工序,似乎也喝不出个所以然。
可是,技艺这个东西“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几家店喝下来,你总能有些感觉,觉得哪一家豆子烘焙的风格更接近你喜欢的口感。在同一家店里,每天去点一杯热拿铁,根本不需要喝满一年,你就会知道这家店里哪位Tony老师的技艺是“总监级”的。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子的,试多了,做久了,有些技能就长在骨头里了,成了肌肉记忆,变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在这个过程之中,还能有一些孜孜以求的心思,还能及时总结和提炼做事过程之中的收获和心得,大概率就能够在层次上有所突破和提升。我觉得,这应该就是胡适所说的“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吧。
天地无涯,人生有尽,穷其一生,我们几乎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极致,即便是在某一个领域里求索,也有可能无法抵达“彼岸”,如果再掺杂一些人生“虚无”的想法,积累的这一些对自己重要,对他人无感的技艺,最终也会因为肉体的消亡,随之“毛之不存”。
所以,胡适提醒大家,不要紧盯“致千里”之后,那种延迟满足的获得感,而是要将这获得感拆碎了,在“积硅步”的每一寸中找欢喜,在即时满足中鼓足继续往前的动力。量的积累,质的变化,很多朴素的道理大概都融在这短短几个字里。
我个人的体会,在技艺精进这件事情上,“会”一件事并不难,难就难在“精”上。“精”既需要烂熟于心,同样也需要熟能生巧。只有烂熟于心了,变成了肌肉记忆了,才不至于在操作层面被具体的事务性的东西困住,留出一些心思多去感受和创想。
这就好比,我们刚学开车上路,心思都在离合、换档和刹车上,根本无法分配精力留意到沿途的风景,收音机播放的音乐,临时有个需要应变的事,紧张到满头汗。等到开车技能娴熟,周遭的氛围、沿途的风景才能渐次地展开,进入到我们的感官的范围内。
从“会开车”到“车技好”,从“会做咖啡”到“咖啡能留住客”,光有“一寸一寸”的欢喜还是不行的,技能积累到一个程度,是需要有一个迈台阶的动作。
至于如何迈过这个台阶,有时需要我们舍弃已有的“每一寸”,将自己打碎了,重新变回一个“小白”重新来过,有时候又需要我们多去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借他山之石来重新审视自己拥有的“每一寸”,在学习借鉴中标记好自己在“致千里”的道路上所身处的方位,然后设定更远的目标一路飞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