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mit autoplay="false" mode="auto" preload="auto" ]tencent_songlist#:004AFs0i1Q4ZoL[/hermit]总是看别人眼色行事会沦为庸俗,为了彰显个性而特立独行也好不到哪去。
—— 林语堂
文 / 左叔
这年头,看别人眼色行事,是极容易被识破的;反而是那些为了彰显个性而“玩个性”的人,相对难以识别一些。常常搞不清楚是真的莽撞,还是假的清高,抑或者虚虚实实,兼而有之。
这些年,我见识过一些“不走寻常路”的人,但我总觉得他们中绝大部分的“不寻常”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上,本质的内核还是“随大流”的。他们确实“与众不同”,但又“彼此相近”。
他们关注潮流的风向,追逐新异的标签,为了能将自己和芸芸众生区分开来,有时候不惜“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流量”而“谩骂”。总觉得他们那些苦心经营的人设或者精心打造的个性,并不是自己真的想要的,而是时尚潮流、网络流量和市场需求共同塑造。
有一段时间,非常密集地读了一系列国学大师传纪类的作品,觉得抛开做学问上孜孜以求的态度令人钦佩景仰之外,在接人待物的诸多小事上,他们身上也颇具人格魅力。其中有一点,特别让我钦佩,那就是有一股子不“臣服”于权贵的傲气。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件事情,肚子不空的时候,说出来的话都是硬气的,但凡是真正经历过“饥饿”的人才知道其中的甘苦。
这份真正的“饥饿”,有时候并不是饮食上、身体上的的,也有对于大师们来说偏向“精神”上的禁锢。比如说,不让其参与一些学术研究、发表作品或者将他们从“讲台上”“舞台上”撵下去。
这份“虐待”对于很多大师来说,远比不让吃香喝辣得来得更难熬。不过很多大师最后能够成为大师,都曾经历过类似的“蛰伏”。从“象牙塔”似的环境里面沦落到“尘土”里,泯然于众生之中,在居家日常的烟火里打滚,在艰难困苦中磨砺。
人在逆境之中展现出来的品质,大概才是一个真正在这个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自己再如何艰难,也不曾将不相干的人“揪”出来。
在人生特别艰难的波折之中,很多人即便停下了手中的事情,看起来有“看他人眼色行事”的庸俗,但其实心里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思考,默默坚持着的,不为人所知的那部分,才是他们真正的个性所在。
星辰灿烂的时代早已远去,潮流奔涌的年代近在眼前。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无可避免地会偏信和盲从,每一个风口来的时候,我们都在后面追。社交媒体来的时候,周遭都是自带“爱现”体质的自媒体;知识付费来的时候,身边多了好多热衷听课的人。
看起来确实与庸庸碌碌的人有那么一些区别,但如果一个人没有沉淀过自己的思考,没有弄明白要去的方向,只是在这些外在的形式不断地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性,那这所谓的独特终将会被新的潮流所取代。
他们或许能够见证时代的汹涌,却始终没有机会立在浪潮之上,只能被裹挟在其中,随着浪潮去往未知的方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