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关税调整彰显“惠民生”导向

文 / 彭沛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通知,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调整部分进口商品的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和暂定税率,调整后的税目总数达到8580个,比2020年增加31个。本次关税调整是近年来力度较大的一次,883项调整的商品中,不少涉及以往鲜少触及的税目,特别是对部分抗癌药和罕见病药品原料实行零关税;降低人工心脏瓣膜、助听器等医疗器材的进口关税;降低乳清蛋白粉等部分婴儿奶粉原料的进口关税等,从内容看,体现了较强的“惠民生”导向,有利于降低患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品质,处处彰显民生关怀。

2018年7月,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的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将白血病患者群体展现在大众面前,观众看到他们为延续生命尝试各种仿制药铤而走险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可能面临的命运播弄。在“救命药”的问题上,时间就是生命,不能等,也不能拖。据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4万,中国抗肿瘤药市场规模约为1400亿元,其中进口药约占400亿元,按照原抗癌药最惠国税率中位数6%计算,此次对部分抗癌药和罕见病药品原料实行零关税后,将为中国肿瘤患者减少24亿元开支。政策的善意释放出的是对“生命至上”的关爱。

2008年,多家奶制品厂家的奶粉检测出三聚氰胺后,中国父母对国产奶粉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危机,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乳清蛋白粉、乳铁蛋白是生产高档婴儿奶粉的必要原料,此次方案对这类商品的进口关税从4%-12%降低到1%-7%,降幅达到50%,将有效提高国产奶质量,降低婴儿奶粉的终端价格。

关税总水平,是我国货物贸易领域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国大幅度下调汽车、化妆品等进口关税,绝大多数进口药品实现了零关税,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刊载媒体
苏州新闻网 | 圆桌快评 | 进口关税调整彰显“惠民生”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