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粉饰的外表下都有黑暗的深渊

[hermit autoplay="false" mode="random" preload="metadata"]remote#:358[/hermit]

-

文 / 左叔 & 读 / Frankness

看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光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有些人还是蛮擅于逞口舌之勇的,会有自圆其说的一套,可是一旦落实到行动上,就会见到真章,就会不攻自破。

当然也有一些爱“吹牛皮”的人并不那么令人讨厌,他们靠着自己的“发愿”,最终将一些“牛皮”吹成了真的,令人钦佩。而我们所钦佩的,自然不是“牛皮”本身,也不是“吹”这个动作,而是在“吹”之后,一系列别人也许没有办法看见的“行动”。

看《乘风破浪的姐姐》衍生出来的“深度”访谈类节目《定义》,恰好瞄到了蓝莹盈那一期。看完之后,对她的“媒体形象”又有所改观。“狼性”、“较劲”、“鸡血”等拗“努力”人设又稍微松动了一些,反而是她看事情的一些视角让我觉得有趣。

她会思考很多事情的“内在逻辑”,比如导演组为什么没有安排当着五百位“小浪花”的面,公布姐姐们投票排名情况。很多人见到规则,会选择“无争辩地服从”,而她会想一下“为什么”。这是一个录播节目,如果是当场公布的规则,“小浪花”们有可能会在节目正式播出前就提前剧透结果。

我无法分辨蓝莹盈说的这一番话,有多少“粉饰”的成份,但我将她的这番话叠加到她在“真人秀”当中的一些举动上来看,似乎找到了一些“出格”行为背后的、属于她自己的那一套“逻辑”。如果一个人将一个“谎”圆到连自己都“信”的地步,我们就不能说那是个“谎”了,那是属于她自己的“人生信条”

这个东西,就是过去我们常常挂在嘴的那句“认准的理儿”,也不存在谁的比谁的更高一级的问题,不需要他人的认同。事实上,我们所认准的“理儿”也没有办法获得所有人的认同,至多是彼此尊重各自的存在是具备合理性的,类似于我们明白“一样米养百样人”。

作家庆山当年还叫安妮宝贝时曾写下这样的话, 有时我想,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在各自粉饰的外表下都有千疮百孔的人生和一个暗黑的深渊。如果了知这些,不会觉得自己特别,也不会觉得自己无辜。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与自己的某个劣根在搏斗。有人与只有自己知道的“惰性懈怠”在搏斗,旁人眼里他是鸡血励志、积极向上的;有人与只有自己知道的“营营苟苟”在拉扯,旁人眼里他是与世无争、云淡风清的。我们害怕沦陷在各自的“深渊”里,我们以“粉饰”来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我们凝视深渊,汲取求生的力量;我们粉饰人生,期待他人的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