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悲伤装进“时间囊”

故事的展开很缓慢。一点一点地。小心翼翼。就像外科手术后。医护人员一层一层地拆掉纱布。展开那些曾经触目惊心的伤口。这个过程或许也会轻微的疼痛。那些记忆深处的往事会牵引着你回到过往。但那些伤口已经完结。仅剩下一切平息后的疤痕。在这一刻。对于过去的那些往事。我们是选择遗忘。还是铭刻。电影在一片春花绚烂的场景里面。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曼儿在德森的城市里面。寻找一片仅存于意念当中的风景。寻找德森的童年。寻找一种永失吾爱的痛觉。那间灰扑扑的老旅馆。幻影当中的德森。每天抄一篇德森的日记。回忆窒息了所有能够走出伤痛的可能。然而事情亦会有所改观。邮差小烈曼儿在北方的城市走走停停。寻找德森遗作当中的那片风景。在曼儿的脑海里面。德森的影子越来越淡。而小烈身影却越发的清晰。某一日。那管钢笔没了墨水。每天抄一篇日记的“祈祷”终于停顿下来。窗外有冬日的暖阳。空旷的海湾。城市的楼群。街道的车流。小烈的身影。。。

那些无法挽回的过往。可以装进一个“时间囊”。埋在了记忆的深处。可以在某个时候“挖”出来怀想。但生活需要继续。不如让悲伤散尽。且听风吟。

看过与几米绘本有关的电影。前前后后应该有三部。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以及这个恋之风景。如同非要排个名次的话。私底下以为。按编剧的成功度以及演员表演的成功来看。应该依次是。恋之风景。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但从电影原声方面来看。地下铁似乎更好一些。或从电影中的配角以及情节的伏线来论。向左走,向右走又略占上风。其实。绘本总归是留给人很多的想像空间的。有很多情绪。只能体察。不可观看。当这一切一旦变成可以用影像来实证的情节时。突然会有一种想像权被剥夺的无奈。

港台的演员与内地的演员。在表演的感觉似乎总有一些区别。内地演员那种很生活化的。融入角色。几近忘我的状态是自己所欣赏的。即便是在一些以港台投资方和演员为主体的制作团体里面。他们那种本色自然的流露。也很容易让人觉得惊艳。刘烨在电影开头海滩问路那场戏里面。就表现得非常地本色。而苏瑾应该是不可多得的“青衣”型的女演员。似乎有一种与身俱来的内敛气质。至于黄素影老人。那位“这个世界最爱我的人”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