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娄欣叶
立法保护个人信息,成为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多名代表委员围绕个人生物敏感信息、快递面单套封加密等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议题纷纷建言献策,社会公众、网友们也透过社交媒体表达对这一议题的关切。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享受着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也饱受个人信息泄露、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困扰。随着5G应用、万物互联的大幕徐徐拉开,个人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应用更为广泛和频繁,社会各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需求也更为迫切。5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将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无疑是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呼应各界关切的法治“利好”。
“立”于当下,积极应对形势挑战。《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工作酝酿已久,2003年起国务院就委托有关专家着手起草。现有法治体系中,也有诸如《刑法》、《网络安全法》等不少法律法规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然而,这些法律法规相对分散、缺乏整体性、统一性和连贯性,加之该领域发展快、变化多、新问题层出不穷,给依法治理带来了不少挑战。“净网2019”专项行动,仅江苏公安机关就累计侦破各类案件70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万余名,其中公诉黑客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人员2019名,专项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治”在长远,着力推动行业发展。加快新基建,激发新动力,网络安全领域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行业领域发展成为未来的“科技蓝海”,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筑牢行业发展的“堤防”,通过立法讨论的过程引导全社会思考如何规避技术进步的代价,推动科技发展积极“向善”,既有利于平衡好“公民合法权利的保障与数据自由流动实现商业价值”这一关键点,在更好地保护公民权益、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引导网络信息领域依法有序良性发展。
万物互联、逐梦5G,我们有理由相信,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将进一步夯实个人信息安全和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石,推动网络安全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等行业领域发展浪潮奔涌向前。
刊载媒体
苏州新闻网 | 新苏时评 | 全国两会地方谈 | 保护个人信息立法,“立”于当下“治”在长远
发表评论